近日,中辦、國辦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福建方案》),提出了支持我省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目標和任務(詳見昨日本報Y01)。昨日,省發改委就《福建方案》出臺的背景、意義、亮點和主要內容,作出了深入解讀。
背景 《福建方案》如何出臺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要求。“根據這一要求,中央決定選擇我省,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透露,早在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就牽頭,會同中央有關部門,組織研究起草了《福建方案》。
《福建方案》的出臺,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今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福建方案》,8月12日,《福建方案》由兩辦正式印發。
《福建方案》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對照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闡明了支持福建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大意義,明確了總體要求,提出了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意義 為何出臺《福建方案》
第一個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緣何花落福建?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基礎,是重要因素。
“我省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起步早、力度大。”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早在2000年,時任省長習近平,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總體構想,并推動實施。2014年,福建被國務院確立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目前,福建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5.95%,持續保持全國第一,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全優。“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也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這樣的觀念,已成為全省人民的共識。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作了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亮點 改革有哪些“福建特色”
記者注意到,《福建方案》中,有關改革試驗的亮點,頗具福建的地方特色。
一方面,《福建方案》聚焦重點難點問題,針對一些目前尚缺乏成功案例和經驗的重點、難點領域,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模式,為其他地區探索改革的路子,如開展省級空間規劃編制試點、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等。
另一方面,《福建方案》明確,發揮地方首創精神,開展一些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制度試驗。如繼續推廣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
□相關新聞
我省水、大氣、生態全優
海峽網8月24日訊(海都記者陳錕)昨日,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我省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是全國水、大氣、生態全優的省份之一。
據介紹,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把小流域水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省財政每年安排3億~5億元以獎促治資金專項用于小流域治理,力爭通過5年時間實現小流域水質“大提升”。
同時,我省還實施了比國家更嚴的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治理要求,持續推進火電、鋼鐵、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此外,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海都記者 鄭靚 李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馬腿村“美麗休閑鄉村”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2025-11-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