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推動建立長效機制
“他們都是任職10多年的老村干部,原本口碑不錯,由于監督等方面不完善,走上了彎路。”說起因騙取征地補償款而落網的原村支書和村主任,石獅市鴻山鎮邱下村72歲的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邱金洗惋惜地說。
事情還要從去年換屆前說起。在接到一封群眾反映邱下村干部非法占有土地補償款的舉報信后,石獅市紀委立即展開調查。經查,2006年至2012年期間,原村支書邱恭和村主任唐紹羅,采取虛報征地面積的方式,騙取征地補償款90多萬元。相關人員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鴻山鎮黨委書記蔡俊龍說,去年9月換屆以后首先從完善“三資”監管制度做起,規定1000元以上須經村主任、村書記簽報,所有項目建設報銷須經村兩委會議審議通過,村集體資產處置、項目建設、農村低保、財務公開等村級重大事項全納入議事決策范疇。
侵害群眾利益問題主要集中在基層,如何把脈“病源”,找準“病灶”?去年,我省出臺相關工作意見,明確把基層“四風”問題、“三資”管理、惠農補貼、征地拆遷、吃拿卡要等6個方面作為工作重點,并采取分步實施專項治理的方式,以查處推動整改、以監督推動規范。
在此基礎上,去年底,我省啟動縣(市、區)紀檢監察系統落實“三轉”情況巡察工作,把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作為巡察工作重點內容,督促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聚焦主業主責,履行好監督責任,打通監督執紀“最后一公里”。
同時,各地注重以懲促防、以查促建,推動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審批服務等方面的制度建設。4月,我省出臺扶貧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責任追究辦法,明確12種問責情形,并著手建立覆蓋全省的精準扶貧管理信息平臺,構建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寧德修訂出臺扶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分別梳理相關職能部門在扶貧資金監管方面的主要職責,明確7項申報管理程序,做到資金監管權責分明、資金申報程序規范。(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陳金來 吳志新 李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