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相像者,冒充被拍人員
駕照分數如何代扣?這些中介是如何操作的?記者決定一探究竟。
記者表達了賣分意愿,小李稱,會有人打來電話,約定見面時間和地點,并要求記者帶上駕駛證和身份證。
6日8時許,一名自稱姓劉的年輕人按時赴約。記者上了他的車,第一站來到福州高速交警支隊三大隊。剛下車,就發現一側聚集了不少人,多是年輕人。一開始,記者以為他們是前來處理的車主,見他們陸續過來和小劉打招呼、談“業務”,這才明白是小劉的“合作伙伴”。
“現在生意雖好,不愁沒買主,但由于一些路段安了高清探頭,代扣分通過率不如以前。”小劉說。這時,一名男子拿著一疊亟待違法處理的行駛證走了過來,用手機一一查詢被抓拍的畫面,并對照記者的臉看了半天,終于選了一名與記者相像的被抓拍者,說“就他了,應該能過”。隨后,有人給記者寫了一張字條,上面有違法車型、車牌、地點等信息,并囑咐要記熟了再進去處理。
同批來賣分的有10余人,陸續到窗口處理,有的通過,有的沒通過,記者也沒通過。由于擔心被發現,小劉等帶著沒通過的5人,又轉移到福州高速交警支隊五大隊。這里的情況和之前類似,雖然交警審核認真,但仍然有漏網之魚。見記者又沒通過十分“失望”,小劉安慰道:“沒事,下午再帶你到一大隊。”
下午,小劉與記者又來到福州高速交警支隊一大隊,記者還是沒能通過。小劉說:“每次通過率一般在30%左右,你連續3次沒過,只能說運氣差。”
買賣分數,帶來諸多隱患
據調查,駕照代扣分非法交易猖獗,一方面由于存在巨大利益空間,另一方面則是執法部門遭遇取證難。目前,查處交通違法靠電子眼拍攝和民警現場查處。由于警力不足,當前主要靠電子眼拍攝,但很多攝像頭在非高清條件下或因特殊天氣、特殊時段,難以清楚抓拍到司機面容。
“交通違法時,究竟是誰在開車,無法準確判斷。此外,服務窗口工作人員每天要處理違法上百起,如此工作強度也增加了甄別難度。”福州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去年9月,為打擊買賣駕照分數,公安部對交警部門違法處理系統做了優化設置,規定對應每輛車每年最多只能用3本駕駛證去扣分。同年10月,省交警總隊針對處理違法的流程也有了新規定,即司機必須帶上本人駕駛證、行駛證、身份證到處理點處理。工作人員還會驗證司機本人的身份信息,并拍照留底。而此前,處理違法僅需帶上一本駕駛證、一本行駛證,且不需要本人前往。
雖然有這些應對舉措,但還是不能徹底阻斷買賣駕照分數的利益鏈條。
福建創元律師事務所蔡思斌律師稱,駕照代扣分不僅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更是違法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條第二款規定: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言、謊報案情,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的,將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即便代熟人扣分,即使沒收錢,也是違法行為。如果專業幫人提供代扣分服務,還有可能觸犯刑法,構成非法經營罪。”蔡思斌說,將交通違法罰分作為一種商品進行交易,讓違法人員逃避了應有的處罰,擾亂了交通管理秩序,將帶來很多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