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興業證券因涉嫌未按規定履行法定職責,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業界普遍認為,該案與欣泰電氣財務造假一事相關。
福建是興業證券的“娘家”,在本土上市及準上市企業業務中,興業證券都占據了重要一席。

興業證券或因欣泰電氣財務造假受罰
據興業證券公告,因公司涉嫌未按規定履行法定職責,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公司將全面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工作,同時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盡管《調查通知書》中并沒有說明具體緣由,但業界普遍認為,欣泰電氣因財務造假而遭到證監會處罰一事是興業證券被調查的主要原因。
欣泰電氣IPO造假事件經歷11個月的調查終于水落石出。6月1日,欣泰電氣披露公司因IPO財務造假,17位高管被罰,其中兩位被終身市場禁入。由于“欺詐發行”事大,且創業板公司不具有恢復上市的可能,欣泰電氣或將成為創業板退市第一家,也是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最少延期半年以上,這么多企業哭暈在廁所……
業界據相關法律和過往案例判斷,興業證券全部保薦項目將被暫停受理。
興業證券保薦的IPO項目,19家在會排隊和1家已過會。據此標準,作為財務顧問興業證券參與的再融資項目同樣不能幸免。據統計,興業作為財務顧問的定增項目中,拿批文的2個,已通過證監會審核的項目4個,已反饋意見的11個,報會受理的3個,合計正好也是20個定增項目。
20+20=40。
面對飛來橫禍,這40家企業要哭暈在廁所了。
特別是已經IPO過會的上海網達和已經拿批文等待定增發行的青山紙業和國脈科技。因為此事,只能繼續等……
而一旦證監會對興業證券也采取暫停保薦業務的處罰,興業證券正在保薦的項目將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等待興業證券度過處罰期,一是改選其他券商,而不論哪一個選擇,保守估計目前的IPO進度最少要延期半年以上。
此外,受累于此事的還有三鋼閩光,該公司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先導智能則緊急更換重組保薦機構。
此前,興業證券已在短時間內多次被“點名”
作為欣泰電氣的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在短時間內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監管層“點名”。
5月18日,深交所就曾發布公告稱,興業證券蘭翔和伍文祥作為欣泰電氣的保薦代表人,未能勤勉盡責,給予兩人公開譴責的處分。
另外,5月20日,興業證券的另一保薦項目,吉林科龍IPO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
興業證券多部門業務被指受影響
接近興業證券的券商行業人士稱,興業證券投行部工作已經全面停擺,并購部門和新三板部門的業務也被波及。“公司已經對投行部等相關人員下達了禁口令,不允許對外評論調查事件,已經走完內部流程的項目,暫時也不能繼續上報,通知大家耐心等待。”
另有券商知情人士表示,從周一到現在,興業證券保代一直在安撫正在排隊IPO企業的老板們。“我們見到他們保代會調侃,不行現在就轉到我們這做吧,否則等調查結果出來拖的時間更長。”
業內猜測興業證券或遭降級罰分
業內猜測,興業證券的聲譽和形象或因此事受到嚴重損害,公信力大打折扣。如果被監管部門認定為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不當,可能讓其評級被調降,直接影響到公司后續創新業務的開展。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券商評級與券商利益息息相關,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會對不同類別證券公司實施區別對待的監管政策,同時開展創新業務、新設營業部、獲得牌照資格等也與評級結果直接掛鉤,證監會還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結果確定不同級別證券公司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具體比例。
2012年平安證券因勝景山河事件而遭遇降級,由AA級降至A級。2013年平安證券又因萬福生科事件被連降6級,由A級降至C級,處于正常經營狀態的最低等級。評級遭降就意味著平安證券需要繳納的中國投資者保護基金比例將相應提高。此外,評級下降的券商所受到的間接損失可能還包括新增業務種類受限、融資渠道受限等影響,造成提高融資成本的同時,也會錯失很多商業機會。
證監會嚴查券商違法違規近一年來這些券商受罰
從去年8月份以來,證監會掀起了一股“監管風暴”,多家重要券商都受到了監管層的調查,其中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行為是重點查處對象。
中信證券成為了其中最“深陷風暴”的券商。2015年8月,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董事總經理徐剛等8人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隨后在9月15日,中信公告稱,總經理程博明等3人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
同期受到調查的遠不止中信證券一家。海通證券、方正證券、廣發證券當日晚間均公告,于8月24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未按規定審查、了解客戶身份等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隨后在11月26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三家券商又同時接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稱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經過自查,三家券商給出了這次被調查的原因,均為在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中涉嫌違反《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八十四條“未按照規定與客戶簽訂業務合同”的規定。

近期,監管層致力于強化上市公司事中、事后監管,對信息披露、并購重組等行為的監管力度趨嚴。
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永恒主題,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對嚴重違法違規者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持依法治市,推動出臺一批對規范市場行為、整頓市場秩序有重大影響的法律法規,從根源上解決違法成本偏低、執法手段不足等突出問題。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