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大S生二胎時癲癇發作的新聞,引發了眾人對這個病的關注。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福建省抗癲癇協會正式成立,并舉辦首屆年度大會和“癲癇診療知識的培訓班”,東南快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福建的癲癇患者約有26.6萬多人,但約65%的患者因缺乏知識、經濟困難、癲癇專科醫療機構不足等原因沒能接受科學、規范的治療。
癲癇成常見病和多發病3個病人有1個是看癲癇
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東南快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在中國癲癇已經成為神經科僅次于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根據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癲癇的患病率為7‰,約有900萬癲癇患者,其中600萬活動性癲癇患者仍有發作,每年還會出現40萬新發病例,但約65%的患者因缺乏知識、經濟困難、癲癇專科醫療機構不足等原因沒能接受科學、規范的治療。
按照福建省的人口3806萬人(2014年)計算,我省的癲癇患者估計約有26.6多萬。此外,據臨床數據統計,癲癇病人已經占我省三級醫院神經內科門診量三分之一,雖然是已經成為常見病和多發病,但仍然有較大的缺口。活動性癲癇患者的內科藥物及外科治療缺口達63%。
福建省抗癲癇協會會長、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康德智教授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人們普遍對癲癇缺乏正確認識,有病不治療或有病亂投醫現象嚴重。其次,醫療資源不足,癲癇專科醫師短缺,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基層醫院。最后,癲癇診療市場混亂,大量的游醫、庸醫假借祖國醫學旗號,利用虛假的廣告宣傳誤導患者治療,不僅貽誤了患者的病情,還給患者和家庭在經濟和心理上帶來了沉重負擔。
約75%的癲癇病人經科學治療可控制
康德智教授指出,癲癇是可以預防的,且大部分癲癇患者通過正規治療可以康復。同時,特別是育齡癲癇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也可生兒育女,不會干擾正常生活。
經過正規的治療,約75%的癲癇患者通過藥物治療,病情能控制,并能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難治性癲癇約占癲癇人群的20%~25%,但也并非沒有辦法,目前神經外科癲癇治療新技術對難治性癲癇治療的總有效率達70%,附一醫院神經外科從90年代末就已經在開展。按此計算,我省約有5萬多難治性癲癇患者,但目前這部分患者僅約1%接受外科手術。
同時,康德智強調,癲癇問題不僅涉及醫學領域,而且與全社會有關。癲癇可以對患者身體、精神、婚姻及其社會經濟地位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癲癇的治療需要一個多學科的合作。但癲癇的治療不僅僅是吃藥這么簡單,還涉及病人的生活起居、飲食、運動、工作等方方面面,需要家人、同事關懷和理解,以及社會及政府的幫助。目前我省從事與癲癇相關的臨床、基礎科研、疾控和社會工作方面的工作人員有數百人。為了更加規范、有效地指導福建省各地的癲癇診療工作,經過福建省民政廳及福建省衛計委的批準及登記,成立了福建省抗癲癇協會。
接下來,協會將會在省內開展公眾宣傳和教育,普及癲癇防治的常識,為病人、家屬和社會有關方面提供癲癇防治專業知識和就醫、康復、勞動就業、教育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同時還將規范癲癇的治療、協調研究公眾、提升癲癇的整體醫療品質,促進癲癇專科的發展,為政府相關決策提供咨詢、建議;開展癲癇相關領域公益活動,積極維護癲癇病人的合法權益;開展癲癇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福建省抗癲癇事業的發展等。
碰到癲癇病人發作這么做可以救命
隨著氣溫的升高、過度勞累或者遭受刺激等,都會導致癲癇病的發作。在看到癲癇病人發作時,不少人一下慌亂不知如何處理,有時甚至會出現意外。
對此,康德智教授提醒,如果碰到一個癲癇病人突然發作,最重要的是防止病人嘔吐誤吸,應該迅速松開患者衣領,使其頭轉向一側,以利于分泌物及嘔吐物從口腔排出,防止流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
其次,要注意防止病人舌頭咬傷。
第三就是防止病人摔傷,要移除附近尖銳、可能會傷害患者的物品。
此外,不要強迫壓住,是因為顫抖神經肌肉不自主的動作,只要過了發作時間就可以恢復,如果外力強行介入,反而會造成淤青、肌肉拉傷,嚴重的話甚至會骨折。
最后就是在病人還沒有清醒的時候,不要給患者水、藥物,因為這時候患者意識不清,吃藥喝水可能會造成呼吸道阻塞,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發作過后,如果患者狀況不佳,要及時打120趕快送到醫院救治。(記者 林雅 實習生 楊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