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7日訊 “我擔心的是,多少年后,那些承載著厚重文化的美麗方言,會逐漸衰落,甚至消失。”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提交建議,呼吁對方言立法保護,建立方言博物館。
不懂方言之美 造成傳統文化缺失
“我的老家在莆田,方言是莆仙話,屬于閩方言。”李禮輝說,春節長假,他通常都回家鄉,陪親人一起過年??墒牵恢獜哪囊荒觊_始,他發現,住在市區的親朋好友,變得越來越愛說普通話了,“反倒是常住北京的我說莆仙話”。
更令李禮輝意外的是,莆田的年輕一代,已有許多人不大會說方言了。“他們只能用不標準的莆仙話,說幾句簡單問候語,難以敘事說理,更說不來俗語。”李禮輝說,這也造成傳統文化缺失,“家鄉習俗對他們而言,只是年節熱鬧,他們并不理解也不想去理解。”
李禮輝的觀點,也得到我省幾位民俗專家的認可。福州民俗文化研究者方炳桂說,平話(福州話的俗稱)是福州人的母語,也面臨著傳承危機。“一些80后講出的福州話是‘半咸淡’,許多90后幾乎不懂得講福州話。”方炳桂說,日常生活中,缺少了說福州話的環境,令人擔憂。
省文史館原館長盧美松告訴海都記者,在諸多方言中,福州方言難學難解很復雜,“但它保留了較多唐宋古音,是古代語言的活化石,傳承、拯救這一地方文化很有必要。”
建議立法保護 學校安排方言教育
李禮輝介紹,莆仙話使用人口約300多萬,他還專門調查粵、客家、閩、徽、湘、贛、吳等方言區,發現城市年輕一代方言退化跡象明顯。“在學校,老師不教方言,甚至禁止說方言;在職場,同事來自五湖四海,不講方言成潛規則;在家里,父母與孩子溝通,也越來越少用方言。”李禮輝擔憂,這樣珍貴的語言文化遺產將漸漸消失。
李禮輝建議,盡早著手保護方言,國家應制定保護方言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制定實施細則。同時,加強方言的調查和研究,中小學適當安排方言教育,地方電視臺、廣播電臺也應更加重視推廣方言。
李禮輝呼吁,建立國家、地方兩級的方言博物館,用以保存方言資料,展示方言文化,“這既能普及我國各地方言知識,又能很好地保護和傳承當地特色方言。”而在城市的一些公共空間,例如商場、電影院等,他也希望,能實行普通話和方言雙語播報。(海都特派北京記者 李拯 練仁福 施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