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1日訊 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公布2015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在檢測的1471批次水產品中,不合格樣品66批次,部分水產檢測出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謝物、呋喃西林代謝物、隱性孔雀石綠等違禁藥及其成分,不合格產品已全部下架。
記者發現,在水產及水產制品檢查中,不合格樣品數為66批次,其中有多寶魚、青斑魚、桂花魚、淡水瓜魚、草鱺魚、活河鰻、鯽魚、海蜇、二都蚶等。
記者注意到,此次部分水產不合格的檢測項目為,禁用農藥、獸藥殘留、禁用獸藥、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指標、品質指標、金屬元素、致病菌等。
據了解,檢出呋喃唑酮代謝物是因樣品添加了呋喃類藥物,該物質是一種可治療牲畜疾病的廣譜抗生素,但人體長期攝入后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眼部損害和急性肝壞死,并有一定致癌性。呋喃唑酮系列藥物和孔雀石綠,這兩種物質都被農業部明令禁止使用。此外,抗菌藥物恩諾沙星雖沒被禁用,但用量有限制。
“目前水產養殖存在亂用藥的問題,不少養殖戶根本不知道呋喃唑酮系列藥品是禁止在養殖中使用的。”長樂一家水產養殖場林場長表示,以明蝦為例,夏季高溫,蝦比較容易生病,為了給蝦治病,不少養殖戶使用呋喃唑酮系列違禁藥物給蝦治病。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養殖戶聽說呋喃唑酮系列藥物能治病,就跟風用了。正規養殖場不會用的,這種藥會傷害水產體質及內臟,水產長不大。”福州多位水產批發商介紹,在水產養殖中用呋喃唑酮系列藥物,要很長時間才能被消化,此前曾做過試驗,給鰻魚用呋喃唑酮系列藥物,3年后還能檢出殘留,而目前有些水產用藥100天左右就上市了。(海都記者 朱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