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備戰“雙十一” 線上線下暗自較勁
一年一度的網購大節“雙十一”即將拉開大幕,互聯網平臺上早已暗流涌動,各大電商紛紛摩拳擦掌,進入最后的備戰沖刺階段。這塊巨大的蛋糕,也讓越來越多的實體商家參與其中。
線上規則復雜網友知難而退
與往年主要靠拼手氣、拼網速的玩法不同,今年“雙十一”期間,剁手黨們要想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還要比拼智力。筆者登錄眾多購物平臺發現,今年眾商家促銷活動的內容推陳出新,規則更加復雜。預售、定金膨脹金、各類滿減紅包、直降紅包、返現券等優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價政策……網友們紛紛調侃:“對我這種數學不好的人來說,直接告訴我成交價格就行了,買個百十元的日化產品,還得花幾個小時研究各類規則,真的是太坑了!”
其實往年“雙十一”促銷規則也比較復雜,只是不如今年這么過分。往年這種需要消費者適度計算的讓利規則及其制造出的秒殺氛圍,反倒給了消費者很強的參與樂趣,成為“雙十一”這一集體購物狂歡的吸引力之一。
業內專家表示,然而任何規則都得適度。對于消費者來說,商家的優惠讓利規則應越簡單越好,如果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等機會成本才能獲取,只會讓一部分人喪失興致。“雙十一”作為一個集體狂歡的儀式,大眾參與感往往比購物本身更重要,規則過于復雜便會犧牲參與體驗感。
線下
淡定應對發揮體驗優勢
線上熱鬧線下也沒閑著。筆者走訪各大綜合體和超市發現,已經有實體商店發布大力度促銷信息。“‘雙十一’購物節不只是網絡狂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其從線上帶到線下,很多家庭選擇在‘雙十一’前后集體出行到商場購物。”業內人士也比較看好“雙十一”購物節,認為實體店應該借此機會,發揮其體驗優勢,來與線上商店分一杯羹。
只是與往年提前半個月開始截留客戶相比,今年實體商超更顯淡定,多數仍在觀望,促銷的品類也集中在衣服鞋帽上。筆者通過走訪發現,今年“雙十一”促銷被萬圣節“截胡”,朝陽門外一家綜合體的戶外廣場,還擺放著一個巨型憤怒南瓜,而很多商鋪門店還保留著萬圣節活動南瓜燈的造型。前幾年迫于網絡購物節的壓力,實體商家通常提前半個月就發布“雙十一”促銷信息,但是這兩年消費者似乎厭倦了各種狂轟濫炸的促銷信息,由于猶豫不決,最后干脆就不買了。另外,“十一”國慶、中秋節甚至萬圣節等,拿來做促銷的節慶扎堆,消費者對“雙十一”的期許似乎也沒有那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