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道 英媒稱,在中國一些教育水平較低的地方,“金字塔騙局”正在快速發展。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19日報道,這些騙局針對的主要是弱勢群體,尤其是年輕人和老年人,騙局組織者承諾給受害者提供就業機會,或者宣稱可以通過直銷化妝品或保健品等產品獲得利潤豐厚的回報。他們向受害者保證,如果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加入項目,就可以獲得巨大的財富。
何越的工作是調查金融系統并就中國的情況提供咨詢,她說:“他們讓那些天真的人錯誤地相信,可以在不用承擔任何風險的情況下迅速致富。”
報道稱,P2P借貸和虛擬貨幣推動了其他投資騙局的蔓延,沒有任何金融常識的人很容易上當受騙。
何越表示,由于相關投資者缺乏經驗,中國的欺詐行為不同于西方社會中的典型騙局。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史宗瀚說,各種因素相互結合,共同推動這些騙局的傳播。
史宗瀚說:“造成金字塔騙局迅速擴散的原因是生活成本增幅過大,尤其是房價,這誘使許多人尋求更高的回報。此外,以前地方一級的監管力度不夠也是原因之一。”
報道稱,中國正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協同行動,以調查和清理傳銷行為。
資料圖片:2016年3月14日,江西省靖安縣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向消費者介紹怎樣防范傳銷。新華社發
【延伸閱讀】重病母親放棄手術解救傳銷女兒 夢想女兒和她一起回家
120分鐘,1100多公里。昨天下午,53歲的周媽媽(化名)放棄手術,獨自拖著重病之軀,跨越近半個中國,從寧夏銀川乘飛機來到武漢市盤龍城,想解救深陷傳銷的女兒回家。
昨天下午,傳銷窩點已被打傳辦查封,但遺憾的是,孩子卻失去蹤跡。截至武漢晚報記者發稿,周媽媽仍在含淚苦尋。
夏陳和表哥在小區里守候。圖片來源:武漢晚報
重病媽媽放棄手術 來漢解救傳銷女兒
周媽媽是安徽省宣城人,近幾年,她和老伴一直跟著兒子在銀川打工,女兒小云則在安徽老家一家紡織廠上班。周媽媽患有嚴重的頸椎病,近期,她的頸椎壓迫神經,導致手腳麻木,到了幾乎無法入睡的程度。
剛巧,近日有北京的專家到銀川會診,兒子為她預約了醫生,準備做手術。醫生檢查后告訴她,她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不能再拖。但周媽媽有一個心愿:她的女兒在武漢盤龍城陷入傳銷組織,她憂心女兒安危,想把女兒解救出來,帶回身邊。
昨天,周媽媽放棄手術,獨自一人拖著重病之軀飛來武漢。她的老伴曾患過腦淤血、中風,在得知女兒陷入傳銷的消息后,再次發病,無法出行。
女兒賣掉母親送的項鏈投入傳銷
“這是我第二次來了。”周媽媽說,半個月前,女兒突然跟她聯系,叫她來武漢“玩”。女兒稱,自己在武漢考察了一個“掙錢的項目”,希望媽媽也過來看看,順便治療困擾她多年的頸椎病。
周媽媽很想念女兒,就欣然來漢。沒想到的是,來到武漢后,女兒并沒有帶她去看病,而是帶著她四處上課,她覺得不對勁——“這不是傳銷嗎?”
此時,周媽媽才知道,7月下旬,女兒被一個親戚叫來武漢,參加一個“工程項目”,拿出了所有積蓄,還賣掉了周媽媽送給女兒的項鏈,投入了69800元。
周媽媽想勸女兒離開,沒想到女兒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為病情加重,她只好獨自回了銀川。
窩點被打傳辦查封 女兒失去蹤跡
昨天下午5點,武漢晚報記者在盤龍城見到了周媽媽和先前已經到漢的女婿夏陳,兩人滿是疲憊和焦慮。他們剛剛接到一個消息:女兒所居住的窩點被打傳辦查封,女兒失去了蹤跡。
9月12日,夏陳和表哥驅車700公里,從安徽宣城趕到盤龍城,對妻子小云實施跟蹤。夏陳說,得知妻子陷入傳銷時,他正在貴州打工,立即聯系妻子進行勸解,并告知親朋好友要小心。沒想到妻子惱怒之下,把他的電話、微信、QQ全部拉黑,也不愿見他。
夏陳無奈,只好暗地里守著妻子。“保護她別出意外,也擔心她突然消失。”夏陳雙手用力搓了下臉,聲音虛弱地說,他跟表哥兩個人輪流跟了3天,晚上把車停在妻子住處附近,在車里將就睡一覺。
昨天下午,夏陳到機場接岳母,表哥則繼續蹲守。沒想到,就在這期間,打傳辦查封了妻子所在的窩點,妻子被傳銷組織轉移,失去蹤跡。
媽媽的夢想:女兒跟她一起回家
“我該怎么辦?”夏陳眼中滿是沮喪:妻子陷入傳銷,打傳辦也只能規勸、驅逐,不能強行執法帶回。打傳辦已經沒收了小云的身份證,希望她能夠自行回家,但她根本聽不進勸說。
夏陳想了一個笨辦法,他說“我就這樣守著,守到一個窩點就舉報一個,直到打傳辦把他們所有的窩點都查封,讓她無處可去,只能回家。”
周媽媽面對女兒的突然消失,欲哭無淚,只能守在女兒所在的小區苦苦找尋。晚飯時,在女婿夏陳勸說下,她只喝了幾口番茄蛋湯。
“女兒,媽媽想你跟我一起回家呀!”
文/圖 記者孫笑天
(2017-09-16 07:09:06)
【延伸閱讀】3個月就能買豪車?80多名大學生陷傳銷騙局
3個多月就能購買一輛豪車、1年就能賺錢上百萬……這樣大把大把賺錢的機會是否讓每位市民激動?如果真參與進去就上當受騙了。記者昨日從成都市公安局龍泉驛區公安分局獲悉,該局9月6日集結300余名警力、分成16個作戰單元同時進入不同小區,將30個傳銷窩點一網打盡,擋獲110余名嫌疑人,其中竟有80多人為大學生。
根據民警調查,110余人嫌疑人均是外地人,最初來龍泉驛的目的是網戀、找工作、旅游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聽課”,這些人不但自己向“上級”交錢“投資”,還把自認為的好機會介紹給親戚、朋友、網友……目前,已有10余名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其余人員均被工商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罰。
辦案民警、龍泉驛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龐式博告訴記者,該團伙的主要運作方式是,依托“1040”工程(即只要每個入股的人投入6.98萬元,然后再拉29個人入股,就能獲得1040萬元巨款),對參與人員“洗腦”——假扮成功人士現場說法,促使其拉人頭、交納會費、發展下線牟取非法利益。
警方提醒:要警惕以“資本運作、連鎖經營、1040工程、優化資本、資本孵化”為旗號的異地拉人頭傳銷,該類傳銷無實際產品、無實體項目,多是假借資本運作等名義哄騙不知情群眾加入。尤其是青年大學生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李歡 成都晚報記者 李晨
(2017-09-11 07:24:32)
【延伸閱讀】燕郊傳銷調查:傳銷者回流嚴重 有人在公安局放哨
漫畫/高岳
法制網記者 周宵鵬
19歲的周成(化名)是幸運的,在被傳銷組織控制一天多后,就被民警解救出來。
今年8月26日,從深圳到北京接女網友的周成剛走出火車站,就被女網友和她的“朋友”接走。8月28日,當民警突查將周成和其他人都帶回公安機關時,他才知道自己并不在北京,而是在河北省廊坊市的燕郊農村。
8月25日至8月30日,廊坊市公安機關開展打擊傳銷違法犯罪集中行動,成功打掉一批傳銷窩點,公安機關對抓獲的傳銷人員將進行身份甄別,針對不同情況予以進一步處理。
《法制日報》記者跟隨廊坊警方行動發現,隨著相關部門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傳銷組織的活動越來越隱蔽,刻意規避相關部門查處,并在“洗腦”過程中向傳銷參與人員專門灌輸如何應付警方盤問、查處的方法、“話術”,給警方取證打擊帶來困難。
傳銷人員到公安機關門口放哨
村口的墻上、電線桿上到處張貼著“出租公寓”“獨門獨院”字樣的招租廣告;村里路面沒有硬化,在雨后泥濘不堪,生活垃圾隨意堆放;房屋多為安有大鐵門的平房院落,時不時有人從鐵門后伸出腦袋張望……雖然毗鄰北京,但位于廊坊燕郊經濟開發區的翟家莊村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由于翟家莊村的落后,這里曾經一度成為傳銷組織的大本營,大批民房出租給傳銷人員生活、上課。廊坊公安機關持續對非法傳銷重拳出擊,盤踞在這里的傳銷團伙大多被摧毀,但一些小規模的傳銷組織仍零星地出沒在村中。
經過前期摸排,8月28日,廊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聯合三河市公安局,對翟家莊村及其他地區傳銷組織進行突襲,僅在該村一處民宅內就當場控制傳銷人員60余人,周成就是其中的一個。
一個多月前,在深圳打工的周成從網上結識了黃某,黃某自稱在北京做銷售,兩人感情不斷升溫,周成便邀請黃某前往深圳共同發展,黃某稱需要周成來接她。8月26日下午,周成走出北京西站,看到的除了“女友”黃某,還有另外一個自稱黃某朋友的女孩。
兩位女孩帶著周成坐地鐵、倒公交、打出租,最后來到翟家莊村一處民宅,當手機被借故收走后,周成意識到自己被騙進了傳銷團伙。然而,當他看到院內有專人看守,“女友”黃某也絲毫沒有和他逃走的意思,這個瘦弱的小伙一籌莫展。
三河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呂寧告訴記者,相對于以前傳銷人員利用產品銷售等拉攏下線的做法,現在他們“拉人頭”的方法就是純騙,將親戚、朋友、同學用各種理由騙入傳銷組織,一些在讀的高校學生就這樣在暑假期間誤入傳銷。
8月29日清晨,廊坊市廣陽公安分局打掉一處傳銷組織課堂,當場控制40余名傳銷人員。此處課堂位于廊坊市郊尖塔鎮一處臨建廠房,距離大路有一公里距離,廠房外雜草叢生,屋內用水泥磚與木板搭建成簡單的板凳。
“傳銷組織的警惕性越來越高,白天晚上都會安排放哨,并且化整為零,分散居住授課,隱蔽性越來越強。”廣陽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大隊長黃江告訴記者,在傳銷人員上課時,安排專人在路口放哨,當民警趕到時,已經有部分傳銷人員四處逃竄,有的團伙還會專門在公安機關門口蹲守,只要看到民警集結就通知傳銷人員撤離,這給公安機關打擊傳銷帶來很大困難。
應對民警盤查成為“洗腦”必修
周成被解救后,一再向警方表示感謝,詢問自己能何時離開,而騙他來的黃某卻神情自若,被問及騙周成的詳細細節時一語不發。
記者看到,此次廊坊警方查獲控制的傳銷人員大多為20歲左右的年輕男女,被控制后表情迷茫呆滯,被詢問時都表示自己被某某叫來玩,但某某現在不在此處,自己只是來了兩三天,對傳銷情況一概不知。
“這些都是傳銷組織事先教授過的,不要指望從他們口中順利得知傳銷組織的實際情況。”黃江介紹,現在傳銷組織對人員進行“洗腦”的第一課就是如何應對公安機關查處,這些參與人員回答警方盤問的內容基本一致,完全是提前準備好的說辭。
在廣陽公安分局,傳銷人員金某告訴民警,自己在長春某高校上學,畢業后在四川一家公司工作,被好友叫來散心,來了兩天后就找不到好友了,手機、身份證、銀行卡也被收走,自己無奈只能“坐以待斃”。然而,當民警詢問其有無人身控制、為何不尋機逃走時,金某卻無言以對。經民警查詢,金某所說的長春高校、四川公司都是子虛烏有。當民警再次向其講清法律責任后,金某才承認自己所述“有點夸張”。
在廊坊警方查獲的一份傳銷組織培訓資料上,寫著一些寓言故事、傳銷人員的合作方式、傳銷人員的基本資料,以及“傳銷犯不犯法、為什么要吃大鍋飯睡大地鋪、是不是拉人頭賺取利潤”等關于該組織的13個問題,并對國家經濟情況、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歪曲解答。
一份傳銷人員筆記的第一頁赫然寫著:“遭遇警察和媒體是我們必須經歷的一道關卡,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接下來詳細記錄著遇到警察與記者時的溝通方式等內容。
廣陽公安分局民警曾詢問數十名傳銷人員,有誰愿意脫離傳銷組織回家,竟無人應答。“傳銷組織‘洗腦’之深,遠超你我想象。”黃江說。
傳銷人員遣而不散回流嚴重
今年以來,廊坊市廣陽公安分局共破獲傳銷案件及傳銷案件引發的非法拘禁和詐騙案件19起,刑事拘留36人,行政拘留19人;搗毀傳銷窩點12個,遣散傳銷人員680余人。
“在相關案件中,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刑事拘留的,不足全部刑拘人員的三分之一。”黃江坦言,由于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定罪所需證據要求高、取證難度大,加之傳銷人員刻意規避,使得公安機關偵辦難度很大。
司法追究傳銷者的刑事責任有著嚴格要求,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組織內部參與傳銷活動人員在30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應當對組織者、領導者追究刑事責任。
廊坊警方在偵辦傳銷案件過程中發現,目前傳銷組織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規避法律打擊,有的化整為零、分散經營,并且經常更換寢室和“寢室長”,使得無法認定骨干人員;有的傳銷組織在人員達到30人后直接另起個名字,一個團伙用好幾塊“牌子”招搖撞騙。
即使是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定罪量刑,目前的懲處仍顯偏輕。有調研顯示,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2017年30份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為案由的二審判決書中,全部涉案100人中僅14人因“情節嚴重”被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讓辦案民警苦惱的是,當前法律只追究傳銷組織、領導者刑事責任,對于沒有觸犯非法拘禁、故意傷害等罪名的傳銷組織骨干,往往只能按照《禁止傳銷條例》處以行政處罰;對于被“洗腦”的傳銷參與者,卻沒有有效的處理方式。
此次集中行動中被控制的傳銷人員,廊坊警方將對其身份進行甄別,查實其是否為傳銷團伙頭目、骨干人員,涉嫌犯罪的將追究刑事責任,其余將交工商部門處理,一般為遣散。“很多傳銷參與者執迷不悟,被遣返后繼續從事傳銷活動,有的被解救后出去打幾天工,看著不掙錢再次投入傳銷。”黃江說。
因此,有專家認為,傳銷屢禁不止,究其原因,現行法律對打擊傳銷的規定相對滯后、不完善,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對于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傳銷參與者,也要視其必要納入法律矯治程序,給予嚴厲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真正悔過自新。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劉捷表示,由于現實情況中,以組織、領導傳銷罪追究傳銷人員的刑事責任很難,打擊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的工作重點主要是清理取締傳銷窩點、遣返人員,但遣而不散、回流現象嚴重,致使此類違法犯罪活動得以死灰復燃。為此,劉捷建議,應在立法上對傳銷違法犯罪行為相關規定進行修改,加大對其行政處罰和刑罰懲治力度。
(2017-09-03 06:50:53)
【延伸閱讀】檢察官揭傳銷團伙蠱惑人心慣用伎倆:迎合發財心理
“足不出戶就可創業、就能掙錢……首次只要投入1000元錢,不到一周就有100元的回報。隨著業績的提升,收入會成倍增長。”看到微信好友張某發的這條信息,剛踏上社會不久的大學生李某心動了。
隨著李某高額回報的增加,他希望更多的同學、熟人成為其發展的下線,直至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刑事拘留。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從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檢察院獲悉,該院近年來所辦理的因傳銷引發犯罪的案件,多涉嫌非法拘禁罪。傳銷人員通過積極引誘和欺騙他人,并對被誘騙人員嚴加看管,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傳銷者自述怎樣騙熟人
“如果不是熟人,他肯定不會相信你的說法。太熟的人又下不了手。不常聯系的熟人好下手,一旦下線發展成功,他就會沿著我的路子繼續走下去。如果碰到那些不愿配合的人,我們會把他集中起來,輪番對他進行‘洗腦’,讓他跟著我們的安排走。”在李某的自述里,其走上傳銷之路的經歷令人深思。
剛開始,李某也抹不開面子。“不少人給我說‘哪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會不會是傳銷’。我一聽這話,也不敢堅持了。但還有人相信一夜暴富,只要他感興趣,我們就能把拉進來。因為是熟人,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他的情況,我們對他的經歷、社會關系、家庭背景、性格特點、人脈資源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不常聯系的熟人,最好溝通,要么加入進來,要么不加入,而太熟的人就不一樣了,他不加入的話,還會在熟人圈里說你的不是。”李某說。
“我們先打感情牌,通過電話交流,激發其賺錢走捷徑的欲望。他有這個欲望了,下一步就會被我們的理念吸引住,就會發展下線。碰到那些不愿配合的人,我們會采取軟磨硬泡、同吃同住等方式,使其改變態度。沒想到,非法限制他人的自由觸犯了法律。”李某說。
傳銷規則迎合發財心理
“傳銷規則迎合了部分人的貪婪心理,他們企圖‘不勞而獲’‘一夜暴富’。”辦案人員說,傳銷之所以屢禁不絕,并不是其騙術如何高明,而是其游戲規則在有著“不勞而獲”心理的人面前有吸引力。
“在傳銷案件中,90%的傳銷參與者都是在被騙至傳銷窩點經過‘洗腦’后,覺得這種賺錢方式比較容易而自愿留下來,這也是傳銷屢禁不絕的主要原因之一。”辦案人員說。
中原區檢察院調查顯示,在涉傳銷案的46人中,有35人來自農村和山區。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家庭經濟狀況較差,急于尋求高薪職位和穩定工作,但由于社會閱歷少、分辨能力差,很容易誤入傳銷組織,在暴利誘惑下,他們往往成為其中的骨干。
此外,傳銷活動往往披著合法公司的外衣,有的打著“特許經營”“連鎖銷售”等看似時髦的旗號從事傳銷活動,帶有很大的欺騙性,這也是傳銷人員在前期輕易上當的原因之一。
“識別傳銷主要看三個方面,一看加入是否需要認購商品或交納費用;二看是否需要發展他人成為自己的下線,并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給付報酬;三看是否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報酬。”辦案人員分析說。
金融網絡傳銷隱蔽性強
隨著移動互聯網、網絡購物、跨境電商等網絡概念和營銷方式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型傳銷活動。今年以來,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發揮打擊傳銷牽頭部門作用,加強與公安、綜治、商務、信息產業、民政、教育、新聞單位等部門的聯系與配合,及時通報情況,加強信息交流,繼續深入開展“無傳銷社區(村)”“無傳銷校園”創建活動,并啟動了打擊傳銷專項執法行動,以遏制傳銷在省內的發展蔓延。
打擊傳銷專項執法行動集中清查的重點區域為傳銷人員易于聚集的跨界地區、城鄉接合部、城中村,特別是出租房屋等重點部位。主要任務是打擊以傳播健康理念、創業等為幌子,實為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騙取錢財的傳銷行為;打擊以“資本運作”“愛心慈善”“旅游互助”“1040陽光工程”“特許經營”“連鎖銷售”等名義從事傳銷的行為;打擊利用互聯網平臺以“微商”名義實施的傳銷違法犯罪活動;打擊打著職業介紹、招聘兼職誘騙他人參加傳銷的行為;查處為傳銷行為提供經營場所、培訓場所、貨源、保管、倉儲等便利條件的行為;協助公安機關查處以介紹工作、從事經營活動等名義欺騙他人離開居住地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
辦案人員還發現,金融傳銷和網絡傳銷危害大、隱蔽性強。據介紹,金融傳銷承諾高收益,引誘投資,投資款往往通過個人銀行賬戶網銀轉賬或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流轉。其作案手段五花八門,被害人眼花繚亂,且受害后不自知,甚至煽動親朋好友加入其中。
網絡傳銷則是利用互聯網,打著電商或者微商的旗號,成本較低、發展迅速、騙人不見面。其發展蔓延快的原因,一是趨利心理作祟,面對高額利率、投資入股、收益分紅、高薪就業等的誘惑,喪失理智;二是拉人頭更為隱蔽,發展下線的速度更為迅速,“騙錢不見面”導致偵破難度大。
(2017-09-02 07:25:41)
【延伸閱讀】印度騙子利用金字塔騙局騙點贊 詐騙5.5億美元
中新網2月4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4日援引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北方邦的一個騙子團伙在網上騙“快錢”愛好者的錢。上當者想要獲得“獎勵”,金融金字塔騙局的組織者就鼓勵他們在需要的網頁上點“贊”。
騙子們自稱是在社交網上為其他公司做推廣的公司的老板。他們拒絕給報酬,而是讓印度百姓都加入到這個過程中來。為此,首先要“訂閱”。訂閱費從5750盧比(85美元)到57500盧比(855美元)不等。負責點擊的人每點一個“贊”就能賺到5盧比。
然而,上當的用戶們并不是在真正的網頁上、而是在詐騙網站上點“贊”。一部分為“訂閱”付費的人還真的收到了報酬——這就使騙子們把受騙用戶的基數擴大到了65萬人。在警方收到用戶的大量投訴后,詐騙行為終于被曝光。警方已經逮捕了三名團伙成員。目前案情正在調查中。
(2017-02-04 10:24:02)
原標題:英媒稱中國“金字塔騙局”激增引發擔憂:主要針對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