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4日電(記者 闞楓)近段時間,中國“新一線”城市的“搶人才大戰”被媒體聚焦。那么,與一線城市相比,中國大學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專門就此問題進行了分析。
2016屆中國高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有所上升。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資料圖)
“新一線”城市人才吸引力凸顯
——吸引大學生就業比例上升明顯
“新一線”城市是相對于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衍生出的新概念,這一概念由媒體于2013年首次提出,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選出。
上述報告選取的“新一線”城市有13個,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沈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
根據麥可思的統計數據,2016屆中國高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有所下降。
具體來看,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為23%,高于2015屆畢業生1個百分點;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為24%,低于2015屆畢業生2個百分點。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為20%,高于2015屆畢業生3個百分點;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為17%,低于2015屆畢業生2個百分點。
數據
數據
資料圖:2015年5月28日,山西中醫學院大學生自主經營的“創業茶吧”正式營業。韋亮 攝
“新一線”城市更能吸引“創客”
——教育業、零售商業成為創業較集中的行業
雖然大學生在“新一線”城市工作的就業滿意度和月收入均低于一線城市畢業生,但是,從調查數據來看,大學生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環境和機遇可能更好一些。
調查顯示,2014至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0%、2.2%、2.1%,比在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分別高0.5個、0.6個、0.7個百分點。
此外,大學畢業三年后,大學生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比例增長明顯,且大學生在“新一線”與一線城市的自主創業比例進一步拉大。具體來看,2011至2013屆本科畢業生畢業三年后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比例為3.3%、4.2%、4.1%,比在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分別高0.3個、0.7個、0.7個百分點。
報告稱,這可能與“新一線”城市的創業園區、財政補貼等相關政策支持有關,更能獲得大學生“創客”的青睞。
調查顯示,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最集中的行業類,前3位分別為“教育業”(23.1%)、“零售商業”(11.7%)、“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