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馮松齡)國家工商總局7月13日召開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消費者訴求397萬件,增長3.1%,成功調解消費糾紛61.2萬件,爭議金額22.7億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1億元。在簡政放權方面,工商總局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網友獲得感占99.46%。審慎監管網約車等新經濟形式,網友獲得感占96.12%。取消一系列奇葩證明,網友獲得感占87.71%。
記者了解到,隨著消費環境的改善和品牌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選擇發生積極變化,國內品牌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成為擴大內需的有利因素。上半年,網民對國內品牌的搜索次數不斷提升,達到59.2%,超國外品牌近兩成。表明隨著國產品牌在技術、質量、創新等方面與歐美差距不斷縮小,中國消費者對國外品牌的追崇趨勢正在改變,國產品牌越來越成為中國消費者的首選,這是消費市場非常積極的變化。
在消費維權方面,工商總局加大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上半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消費者訴求397萬件,增長3.1%。其中,消費者投訴93.3萬件,增長20.8%,成功調解消費糾紛61.2萬件,爭議金額22.7億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1億元;舉報18萬件,增長20.7%;咨詢285.7萬件,下降2.4%。
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服務投訴增速持續高于商品投訴增速。在消費投訴中,服務投訴44.5萬件,增長27.6%。商品投訴48.7萬件,增長15.2%。
在商品投訴中,日用百貨投訴量最多。日用百貨、交通工具、通信器材數量分列商品消費投訴前三位,分別為12.4萬件、6.3萬件、5.5萬件,占比分別為25.4%、13.0%、11.2%。
在服務投訴中,網絡購物投訴量最多且增長最快。受理網絡購物投訴15.5萬件,增長53.7%。其他居民服務、互聯網服務、電信服務投訴占比居于前列。
從投訴內容看,質量問題投訴數量最多,廣告問題投訴增長迅猛。質量問題、合同問題、售后服務問題投訴數量分列前三位,分別為21.9萬件、18.3萬件、10.7萬件,分別占23.4%、19.6%、11.5%。廣告問題、安全問題投訴增長顯著,分別為9.1萬件、0.6萬件,分別增長97.2%、40.4%。
消費投訴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全國受理消費者投訴數量前三位的是浙江、廣東和湖北,分別為16.3萬件、16.1萬件、6.7萬件,三個地區合計39.2萬件,占投訴總量的42.0%。
在簡政放權方面,工商總局積極作為。特別是“五證合一”“兩證整合”“多證合一”等改革舉措,大大縮短了企業開辦時間,精簡了辦事流程,切實降低了企業制度性成本,使市場準入更加便利,營商環境更為高效,極大地激發了社會投資創業熱情。
下一步,工商總局將把改善消費環境作為擴大消費的重要支撐點,創新維權機制,改善消費環境,提高百姓消費信心。針對新的消費領域、消費模式、消費熱點,加強市場監管,促進新消費市場健康發展。完善消費維權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消費維權渠道。強化部門協同,加強社會共治,充分發揮消協組織作用,從而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充分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