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全球經濟避免了陷入第二次“大蕭條”。5年后,危機的迷霧正在逐漸退去,但全球經濟尚未完全復蘇,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都將面臨一系列新的轉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上周四的演講中表示,全球經濟正經歷一場徹底的變革。她警告稱,自5月以來的一系列市場動蕩使主要新興市場國家GDP損失了0.5%~1%,新興市場國家的當務之急是盡可能平緩地度過市場動蕩。同時,美國、歐元區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正在復蘇,其中美國經濟復蘇最為顯著。
在此背景下,IMF與世界銀行2013年秋季年會本周將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屆時IMF將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預測。各國決策者還將聚焦美聯儲削減QE的影響、近期美國政府關門以及債務上限之爭。同時,IMF也將為備受期待的2010年份額與治理改革繼續“沖刺”。第一財經及《第一財經日報》是本次年會的中國合作媒體。
市場動蕩讓主要新興市場國家GDP損失0.5%~1%
隨著全球市場對美聯儲即將開始縮減QE規模的預期逐漸升溫,不僅推動發達國家國債收益率紛紛飆升,還引發了大量資金從新興市場國家“撤退”,使得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繼續大幅下挫。過去數月內,印度盧比、印尼盾等貨幣紛紛創出長期新低,拉美貨幣對美元匯率也相繼跳水。
拉加德表示,新興市場增長勢頭正在減弱,增長率與2010年相比降低了2.5個百分點。雖然大部分是由于經濟周期的起落,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深蒂固的結構性障礙。與此同時,這些國家還面臨更困難的外部環境:過去5年中,資本紛紛涌入新興市場,部分緣于發達經濟體采取了寬松貨幣政策。債券流入增量超過1萬億美元,占接受國年度GDP的2%以上。隨著市場因寬松貨幣政策趨近結束而變得動蕩不定,這種資金潮開始消退。
IMF預測,自5月以來的一系列市場動蕩使主要新興市場國家GDP損失了0.5%~1%,其中一些國家會更加脆弱。
對于新興市場國家受美聯儲削減QE政策的打擊,拉加德建議:“新興市場國家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可能平緩地度過市場動蕩。”她表示,新興市場國家“應當允許本幣貶值”,同時,市場流動性撥備也能夠有助于應對失調的市場行為。另外,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會有所幫助。
不過,拉加德指出,對于巴西、印度、印尼和俄羅斯存在通脹壓力的國家,其運作空間很小,可以采取的貨幣政策手段有限;同樣,那些債務和赤字規模龐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可以采取的財政政策也有限。
她建議,一些國家還需要清除長期增長面臨的障礙——推動基礎設施投資,例如印度和巴西等國,深化金融市場,開放貿易體制。
而中國需要繼續轉向更少依賴信貸的增長道路,應該控制信貸繁榮。拉加德指出,中國應專注于更高生產率、促進收入和消費:“這意味著中國要放開利率、加強金融監管、向私人部門開放受保護的行業,并加強社會安全網建設。”
不過,拉加德也表示,如今的新興市場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種種危機,已經比過去更加強健——匯率靈活、儲備更高、外債降低。過去5年中,新興市場推動了全球復蘇,使全球經濟維持增長,占據了全球總增長的四分之三。
全球經濟仍低迷
美國復蘇最顯著
IMF本周二(10月8日)將發布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預測。在今年7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中,IMF預測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明兩年增速將放緩至5%和5.4%,比今年4月時預測均下調了0.3個百分點,并預測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7.8%和7.7%。
“全球前景總體上仍然保持低迷。”拉加德稱,“但是,我們終于在一些發達經濟體看到了一絲希望。增長正在加速,金融逐步企穩,財政狀況正在好轉。”
拉加德稱,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的復蘇跡象最顯著:“美國到處可見復蘇的跡象。家庭收入有所改善,房地產市場正在回暖,私人部門的增長引擎再次發動。但是,由于進行了太多財政調整,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依然很低,只有不到2%。明年這種狀況會得到改善,增長率會攀升約1個百分點。”
她也提到了歐元區的經濟復蘇。在經過6個季度的經濟衰退后,歐元區經濟最終顯示出復蘇跡象。歐元區明年的經濟增長應該會回升至正值區域,預計增速約1%。但是,歐元區失業率仍然太高,達到12%。
拉加德認為,除了美國,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可能要繼續利用貨幣政策推進經濟復蘇——歐元區要進一步增強復蘇力度,而日本則需要借此擺脫通縮危險區。她建議,不同國家應有不同的側重點——歐元區側重金融政策,美國和日本側重財政政策,歐元區和日本還需要結構性改革政策。
敦促美國盡快提高債務上限
此前,美聯儲削減QE的影響一度被認為是今年會議的主要議題。但是,美聯儲在9月份維持QE規模不變,加上美國政府關門且陷入債務上限之爭,令本次年會焦點轉向后者。
拉加德強調,美國需要在財政政策上“減速再加速”,即現在減少財政調整,未來再采取更多財政調整,以確保財政減支不傷及復蘇。她敦促美國盡快完成提高債務上限這一項“嚴峻任務”。
“面對這次財政挑戰,在預算和債務上限方面的政治不確定性只會帶來壞處。政府停擺已經夠糟糕了,但無法提高債務上限的后果會更嚴重,不僅對美國,也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拉加德警告稱。
針對美聯儲放緩QE,拉加德建議美國“需要非常慎重地處理好”貨幣政策的“轉折點”。
她表示:“因為美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將影響全球許多市場和投資者,因此美國擁有特殊的責任:美國應該有序地實施貨幣政策,其間需考慮復蘇速度和就業形勢;保持清晰的政策溝通;以及與其他國家進行對話。”
IMF繼續“沖刺”份額與治理改革
IMF的份額和治理改革也是一項備受期待的議題。盡管IMF董事會承諾在去年10月的秋季年會落實2010年改革,但這項改革卻由于IMF最大股東美國遲遲不批準而被一再推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林建海近期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IMF希望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2010年決定的份額與治理改革,并在2014年1月完成公式改革討論,并啟動新一輪份額改革的討論。
一旦經過成員國批準和實施,新一輪改革將會帶來意義深遠的變化:一方面,IMF總份額將翻番,從約2384億SDR增加到約4768億SDR;另一方面,份額比重也將被大幅調整,超過6%的份額將從代表性過高的成員國轉移到代表性不足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
這項改革對中國而言尤其意義深遠:中國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996%大幅上升至6.390%,投票權將從目前的3.806%升至6.068%,超越德國、法國和英國,躍升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額國。
與此同時,執董會改革完成后,還將產生一個更具代表性、全部由選舉產生的執董會,歐洲國家將讓出兩個席位,以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執董會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