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科院出新預測,未來一年房價這樣走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項目組26日發布一份報告稱,本輪房價回升小周期接近尾聲,多數城市房價已趨于平穩,預計未來一年房價以穩中有降為主。
《報告》顯示,2017年9月樣本城市房價環比平均上漲1.2%,其中大多數城市房價環比漲幅均處于0-2%的區間內。只有成都、廣州、杭州3個城市房價環比分別上漲6.89%、5.42%、3.97%,漲幅顯著高于其它城市。另有北京、鄭州、上海、天津4個城市環比分別下跌1.52%、1.04%、0.76%、0.58%。強一線城市率先總體進入房價調整階段,北京、上海、深圳3個強一線城市環比平均下跌0.46%。
從半年累計漲幅看,始于2017年3月底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對穩定房價的效果較好,廊坊、北京、天津、合肥、上海5個城市,半年房價分別累計下跌24.89%、12.02%、9.26%、0.74%、0.43%。(摘自:中國新聞網 )
點評:前期的調控政策,加上租售同權等長效機制的建立,短期內房價還是會保持一定穩定。
10月2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透露,住建部正在抓緊推進住房租賃市場的立法工作,同時在12個大中城市建設住房租賃試點,支持北京市、上海市積極探索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此前,就有消息曝出國務院擬出臺《住房租賃管理條例》(下稱《條例》),該《條例》將成為中國第一部專門規范住房租賃行為的行政法規。
據知情人透露,最近國務院法制辦及住建部已聯合建立調研小組奔赴各地,就《條例》相關內容進行調研并聽取建議,主要目的是通過政策有效維護承租人落戶及子女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穩定租賃市場,真正實現租購同權。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租賃市場不規范,導致租房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租房者沒有安全感。此外,市場不規范也讓出租人感到不放心,比如在租賃期間,房子的內部結構遭到破壞等。
同樣,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朱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也認為,房屋租賃市場亂象叢生,規模化房屋租賃企業份額只占2%,制約著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融360說房點評:選擇買房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忍受不了租房的不便利,想鼓勵大家轉變對房子的觀念,首先要保障其利益。
記者從易居研究院了解到,10月上半月,5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992萬平方米,環比9月上半月減少8%,同比減少38%。觀察從2016年開始的歷史數據,10月上半月的市場表現僅好于春節前后的淡季,遠遜于去年的“金九銀十”。9月70大中城市房價中,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繼續全部下降或持平,同比漲幅全部回落。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傳統旺季的“金九銀十”注定要在黯淡中收場,而一線城市的慘淡成交,再次體現了“房住不炒”的調控思路仍逐步釋放成效。同時,市場長吁的“京滬永遠漲”也在低迷罕見“破功”,市場降溫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從同環比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在三類城市中跌幅最為明顯。另一方面,今年“金九銀十”一線城市住宅月成交面積是2016年以來除8月高溫淡季的最低值,甚至比春節月份的成交面積還要低,一線城市的“金九銀十”可謂太過慘淡。導致現在一線城市成交低迷的原因,既有嚴厲的調控政策抑制購房需求的因素,也有限制高價盤預售證審批的因素。(摘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