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是當今科技競爭的關鍵領域,也是區域高質量發展的試金石。昨日上午,“芯聚海滄 芯向未來”2025廈門半導體產業“四鏈融合”對接會在海滄區舉辦,集中呈現產業發展碩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芯”火燎原的生動圖景。
當前,廈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此次對接會,既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具體實踐,也是推進半導體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的有效途徑。
創新驅動 產學研貫通破壁攻堅
創新是推動產業能級躍升的重要支撐。昨日的對接會上,海滄半導體產業創新聯盟正式成立,旨在聯合區域內半導體產業鏈各環節核心力量,構建產業協同發展平臺,進一步激發“創新鏈”動能。
“科學家專注技術突破,企業家關注市場需求,兩者中間常常隔著一道鴻溝。”作為海滄半導體產業創新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鑫天虹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易錦良說,成立創新聯盟,正是為了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橋梁,加速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通過加強半導體上下游企業的互動與合作,打破產業鏈各環節間的壁壘,構建一個高效協同、資源共享的產業發展共同體。
創新之光,璀璨綻放。昨日活動中,19家半導體相關企業集中展示前沿成果。智元機器人小鷺也登臺助陣,生動介紹多項突破:安捷利美維在AI算力驅動半導體封裝技術變革的背景下,成功攻克高端基板技術瓶頸,實現兩項核心成果的產業化突破;開元通信的SiliBAW Pro濾波器產品已在多家頭部客戶導入并量產,標志著國產濾波器在高價值領域的商用進程加速;云天半導體成功開發出業內最小、最薄的濾波器圓片級封裝方案,并率先實現玻璃基IPD(集成產品開發)技術突破,建成全球首條實現大規模生產的3D Glass IPD產線……
謀篇布局 產業“芯”版圖加速崛起
“這里是士蘭集宏8英寸(1英寸為2.54厘米)SiC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產線項目,目前已進入收尾驗收階段。總投資200億元的新項目也已經啟動前期工作。”昨日,廈門士蘭微項目總指揮朱利榮欣喜地告訴記者,新項目將建設12英寸高端模擬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生產線,一期計劃于今年底動工。
七載深耕,四度落子。士蘭微在海滄的持續投入,折射出海滄在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上的戰略定力與久久為功。“十三五”時期,海滄將集成電路產業定位為全區三大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系統謀劃、加快布局,聚焦特色工藝、先進封裝測試與芯片設計產業,持續構建全產業鏈生態。
如今,海滄聚集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項目超70個,“十四五”期間產值年均增速達87.1%,連續3年獲評“中國集成電路高質量發展十大特色園區”。在業內人士看來,海滄集成電路產業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躍升,更形成了“方向準、鏈條優、生態好”的特色集群發展格局。
放眼海滄,優質的產業空間為集成電路發展提供更多可能。信息產業園承載重大制造業項目,半導體產業基地吸引設計類和制造類企業入駐,設計產業園引來芯片設計與應用領域企業……“功能互補、協同聯動”的良好空間格局為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融資引智 多維賦能構建產業高地
產業培育是一場“持久戰”,資金是最關鍵的“彈藥”。廈門云天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大全對此感慨良多。“當量產近在咫尺,公司卻面臨資金缺口,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海滄全力協調,助我們打通資金鏈,最終化險為夷。”于大全說,海滄優越的營商環境體現在很多方面,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讓他特別有感。
目前,海滄已構建起“財政直投、國企主投、社會跟投”的集成電路專項資金模式,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近80億元、整合社會投資近160億元,帶動29個項目落地。同時,海滄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廈門市分行等合作,幫助企業獲得中長期低息貸款近65億元。此外,海滄積極打造產業基金扶持矩陣,加大企業創業投資資金供給力度。用好用足市、區兩級產業扶持政策,累計兌現扶持資金已超3億元,進一步減輕企業資金壓力。
有了資金“活水”,更需要人才“引擎”。今年8月,廈門一輪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在海滄揭牌。“研究院擁有大量半導體材料和裝備領域全產業鏈的國際頂尖技術人才,致力于為海滄半導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人才賦能。”一輪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廈門)有限公司推廣部部長鄭茂昌介紹。
除了引進研究院,海滄還與國內28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立聯系,搭建公共服務平臺6個,為人才搭建起專業成長的良性通道。同時,出臺“國際一流人才灣區15條”等人才政策,圍繞創業、創新、住房等給予補貼,累計兌現扶持資金已超3億元。
下一步,海滄區將繼續加快轉換投資模式,放大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積極盤活股權和園區資產,深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國內專業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筑就福建乃至中國的“芯”高地。
(廈門日報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洪欣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