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資源規劃局在全國范圍率先出臺《廈門市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導則》(以下簡稱《導則》),這一創新性舉措旨在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城市規劃的實施裝上“監測器”和“警報鈴”,實現從“一張藍圖”到“精細管理”的全鏈條動態監管,標志著廈門在國土空間規劃數字化轉型方面邁出關鍵一步。
市資源規劃局介紹,《導則》核心在于構建差異化、全鏈條、動態化的詳細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體系。根據城鎮、鄉村、特殊管控三類單元,《導則》設定差異化實施監督指標體系,構建涵蓋資源本底、土地利用、韌性安全、綠色生態、民生福祉、產業發展六個維度指標體系,以分類管控模式契合不同類型空間的治理需求,實現從單一要素監管到多維度全要素治理的升級。
特別是在城鎮單元,《導則》建立“單元詳細規劃-實施詳細規劃”分層管控制度。其中,單元層級重點監督宏觀規劃的傳導與核心剛性管控,而實施層級則聚焦于具體項目的落地與地塊指標落實,確保了規劃意圖能夠一以貫之,從宏觀一直落實到微觀。
為確保規劃執行不走樣、不失真,《導則》明確空間預警、數值預警、實施預警三種預警反饋方式。系統能夠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違反重要管控線(如生態保護紅線)、偏離關鍵指標閾值以及項目實施進度異常等情況,自動、及時地發出警示信號,并反饋相應的解決方案,形成“發現-預警-反饋-修正”的動態閉環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潛在風險。
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導則》的出臺,不僅為廈門規范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實施監督流程提供制度遵循,依托詳細規劃數字化智慧管理平臺,其明確的指標體系和預警規則,還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用途管制提供決策支持。其創新實踐為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監督管理體系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樣本,將推動規劃實施監督工作邁向精細化、科學化的新階段。
(廈門日報記者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