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整體經濟增長實現的喜人態勢,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最新數據中,當前我國投資增速稍顯疲軟。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回應稱:“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上還是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民間投資也保持了一個平穩的、持續的增長態勢。”
結構調整釋放紅利
樂觀表態的背后,是經濟結構調整、多項數據向好帶來的底氣。
何立峰表示,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幾個方面特別突出。除了經濟指標穩之外,物價同樣保持穩定,近幾年CPI漲幅保持在2%左右,農副產品價格尤為穩定;就業穩,近幾年全國平均每年新增1300萬工作崗位;脫貧穩,我國每年實現1000余萬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今年底將降到4%以下。
何立峰進一步介紹稱,五年來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實現了需求結構“消費超過投資”、產業結構“三產超過二產”,最終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5%,服務業占比達52.9%”,何立峰介紹,與此同時,實體經濟新舊動能有序轉換,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去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1.55萬億元。
我國仍存在一大批傳統產業,正在結合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在體制機制、產品和研發實現脫胎換骨的改造,同時新業態蓬勃發展,新產業層出不窮。當前我國科技方面“獨角獸”企業已經超過90家,占了全球總數的1/3左右。數據顯示,自2014年我國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以來,全國每天新增市場主體4萬家,其中新登記企業1.4萬戶,企業的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