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北京市某幼兒園外家長送孩子入園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保障】
——政策護航 “甜蜜煩惱”有望化解
一方面,政策改變讓不少家庭“添丁進口”,另一方面,伴隨二寶的到來,不少媽媽們的生活也像上了發條一樣,格外忙碌,葉金萍就是她們其中的一員。
今年8月份,在北京工作的葉金萍和丈夫迎來了兒子的降生,榮升為“二孩媽媽”,家庭里兒女雙全,也讓支持生兩個孩子的雙方老人很欣慰。但兒子的到來也給葉金萍的家庭帶來了“甜蜜的煩惱”。
“因為要照顧兩個孩子,每天忙得團團轉,而最大的煩惱就是錢不夠花。”葉金萍告訴記者,現在夫妻倆每月收入的一半要花在孩子們的身上,同時還要為孩子們入園的事情發愁。
“因為孩子沒有北京戶口,上不了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價格又很高,擺在面前的有不少難題。”葉金萍說。
對此,沈軍也有同感。因為自己和妻子都有工作,母親年紀大了也沒有精力幫忙照料孩子,所以他們只能聘請了一位保姆。
“每個月要為保姆支付5000多元的工資,加上孩子平時的日常開銷,每個月下來是不小的一筆錢,育兒成本還是很高的,而且我們現在也要為孩子今后升學的一系列問題做打算。”沈軍說。
針對民眾的顧慮,近年來國家也出臺了多重措施,為政策落地護航。
例如,在母嬰保健方面,國家衛計委此前強調,在“十三五”期間增加產科床位8.9萬張,基本滿足生育需求,此外還將采取加強兒科醫生、助產士等緊缺人才培養等多重措施。
數據顯示,2016年,中央投資29.1億元,支持45個市級和202個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建設,投資規模較“十二五”時期明顯增加。
在教育領域,2016年,全國幼兒園達到24萬所,比2012年增加了5.9萬所,增長32.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7.4%,五年提高12.9個百分點。
而今年年初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出,要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
在女性職工產假休假制度方面,全國31省份延長了產假。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今年兩會期間也強調,要制定和完善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配套措施,要保障婦女的就業、休假的權利,要支持女職工生育以后能重返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