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見“炒”就調、見“炒”就控,炒房資金就會無從下手,炒房者也會慢慢地失去炒房熱情、炒房動力。最終,調控的目標就能實現
法治周末特約評論員 譚浩俊
從9月22日開始,樓市再次迎來收緊的調控浪潮。在兩天的時間里,重慶以及南昌、西安、長沙、南寧、貴陽、石家莊6個省會城市加碼樓市調控。除西安外,其他6城均出臺了限售措施。粗略統計,3月份至今,全國已有41城出臺限售政策,而且分析人士預計,后續或還有其他城市會跟進。
雖然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集體停漲,其中,12個城市環比下降。但是,其他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房價上漲現象,有的漲幅還比較大。
如湖南長沙市,新建商品住宅同比漲幅達到了16.9%,而江蘇無錫市二手住宅漲幅更是高達20.8%,廣西桂林、北海等地也是漲幅較高。這也預示著,炒房資金有可能向三四線城市轉移,對三四線城市的樓市穩定構成了強大壓力。
而此次調控加碼的城市,也是近幾個月來房價上漲速度較快、漲幅較大的城市。要知道,非熱點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一直是市場比較穩定、房價也比較理性的城市,如重慶,房價變動幅度一直不大,直到今年才出現了異動。如果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穩定了,其他城市卻出現大幅上漲的現象,顯然,對鞏固樓市調控成果是會產生極為不利影響的。
此輪樓市調控貫穿的主題,就是中央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因此,調控方式也不是過去常用的“一刀切”,而是因城施策,由各地依據本地實際,出臺不同的調控辦法與措施。
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地方“限”得廣一點、嚴一點,有的地方“限”得窄一點、松一點,有的地方早就“多限”了,有的地方現在才“多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房價也就沒有出現過去那樣全國統漲的現象,而是有的地方漲得快、有的地方漲得慢,有的地方漲了,有的地方卻跌了。
由于把樓市調控的“權力”下放給了地方,因此,調控的針對性也就更強、效率也更高、能夠采用的手段更多。尤其是限售,更被認為是殺傷力最強的手段之一。想一想,在調控政策如此嚴厲的大背景下,新購商品房必須兩到三年才能交易,對炒房者、特別是負債炒房的人來說,壓力會瞬間加大,繼續炒房的動力會減弱。從這個角度來講,此次6個城市出臺的限售政策,對炒房者釋放的信號還是比較強烈的。
我們說,樓市調控的目的不是簡單地讓房價降下來,而是要建立穩定的樓市運行機制,讓房價跟著市場跑,而不是跟著炒房者跑。那么,對炒房行為,就必須嚴加控制、嚴格監管、嚴厲打擊。通過限售等手段,讓房價趨于穩定、甚至穩中有降,且不能買了就賣,對炒房者來說,無疑是最有力的反擊。同時,對需要購房的居民來說,則可以穩定他們的購房預期,避免跟風買房,給炒房者可乘之機。
而從此次城市調控加碼的情況來看,無論是限售還是其他手段,目標都是一個,就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而控制房價上漲的主要目的,就是穩定樓市調控的成果,不要讓部分城市的房價異動對樓市調控產生干擾,對已經趨于穩定的城市產生影響。
這是因為,部分非熱點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出現的房價上漲現象,是炒房資金轉移的表現。如果能夠見“炒”就調、見“炒”就控,炒房資金就會無從下手,炒房者也會慢慢地失去炒房熱情、炒房動力。最終,調控的目標就能實現。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炒房者不會輕易放棄炒房,也不會輕易地將資金退出市場,而是會尋找一切機會出手炒房。因此,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一旦發現炒房苗頭,就要立即出手,出臺諸如限售等方面的政策,且必須動作快、力度大,確保炒房者無利可圖,甚至作出賠本買賣。
當然,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控制房價、調控樓市,也不是長久之計。對樓市來說,還是要更多地采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如出臺房產稅、物業稅、提高二套以上房產轉讓的交易成本等政策;又如,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步伐,加大租賃房供應力度,改善住房供應結構等,這對鞏固樓市調控成果,推動樓市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從總體上講,樓市調控已進入關鍵期,不能有半點疏忽,也不能有半點馬虎。在調控政策和手段上,可以因城施策,在調控目標和目的上,則必須全國一盤棋,亦即哪里出現問題,哪里就要立即想辦法解決,真正把中央“房價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落到實處。
(作者系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