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熟悉萬向集團的浙江券商人士指出,隨著魯冠球 之子魯偉鼎接過父輩旗幟,“萬向系”對外投資戰略也在改變,或是其近期一系列減持的原因之一。相比于一心造車的魯冠球,魯偉鼎更致力于將“萬向系”打造成一個金控集團。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萬向集團已集齊了租賃、期貨、信托、銀行、基金等牌照。
在“潛伏”航民股份(600987.SH)十三年之后,萬向集團選擇了大撤退。
9月18日晚間,浙江蕭山印染企業航民股份公告稱,第二大股東萬向集團將在未來六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以及協議轉讓等方式減持不超過8278萬股,占比13.03%。
早在2004年航民股份上市前,萬向集團就以6200萬元出資額入主,成為基石投資者。目前,其持有航民股份1.14億股,占比18.03%,上述計劃,意味著其近乎“清倉式”減持,撤出航民股份。
9月19日,航民股份早盤一開盤便大跌超5%,以7.14%的跌幅收盤,市值縮水5.9億元。
當日,萬向錢潮(000559.SZ)、萬向德農(600371.SH)等“萬向系”個股也遭受1%-2%的跌幅。
公告中,萬向集團解釋出于“公司營運資金安排”,不少投資人士看來,此番大手筆撤退,或是“萬向系”戰略版圖重新梳理的一個前兆。
揮別蕭山老鄉
“今日股價大跌的確和昨天萬向集團減持的消息有很大關系。”19日上午,航民股份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回應稱,“我們也只是接到通知,萬向集團表示運營需要資金。”
其同時強調,“公司經營一切正常,不過今年業績表現要看整體市場。”
而處于風暴核心的萬向集團則選擇了沉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萬向錢潮董秘鄧文,其表示“這是集團層面的事,不清楚具體情況。”萬向集團官方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表示,對減持行為“不予回應,以公告披露的內容為準”。
值得一提的是,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和航民股份董事長朱重慶還是蕭山老鄉,兩人私交甚密。
2004年8月9日,由杭州蕭山瓜瀝鎮航民村的村辦企業成為上市公司航民股份的十年間,萬向集團一直沒有減持動作。
直到2015年6月11日,萬向集團公告稱,2015年6月5日-6月11日,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航民股份635.87萬股,持股比例由19.03%降至18.03%。彼時,航民股份獲得了上市以來的股價高位,以2015年6月5日為例,股價高達18.33元。
對此,一位熟悉航民股份的蕭山某機構人士表示,“航民股份現在的股價和2014年以來的上漲行情相比,雖然不算處于高位,但近期人民幣升值對紡織業影響較大,故萬向選擇現在減持比較合理。”
此外,一位浙江股權投資人士指出,“二股東不好當,在董事會席位和話語權上,影響力畢竟有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發現,包括航民股份董事長在內的6位董事成員中,有兩位來自萬向集團。其中,董事丁興賢1991年進入萬向工作,是萬向集團公司財務部副總經理,另一位陳貴樟,現任萬向德農總經理、順發恒業董事、承德露露董事。
“萬向系”版圖收縮?
盡管萬向集團不愿透露此次減持的更多細節,但從“萬向系”過往的一系列資本運作來看,或見端倪。
上述浙江股權投資人士認為,“萬向集團不缺錢,之前做了很多對外投資,現在提升管理,梳理對外投資,不錯的公司繼續持有,表現平平的公司就逐步退出,印染企業還是偏向于傳統企業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目前,“萬向系”作為控股股東的上市公司有4家:除了1994年1月上市的萬向錢潮(萬向集團持有14.73億股份,持股比例53.63%),2000年之后,萬向集團先后控股了萬向德農(萬向三農集團持有1.09億股,持股比例48.76%)、承德露露(000848.SZ)(萬向三農集團持有3.9億股,持股比例40.68%)、順發恒業(000631.SZ)(萬向資源持有14.9億股,持股比例61.33%),覆蓋了汽車零配件、新能源、三農和房地產等行業。
“未來減持航民股份獲得的資金,萬向可以有更好的投資用途,比如發展新能源汽車。”上述蕭山某機構人士指出。
萬向集團靈魂人物魯冠球毫不掩飾“造車夢”,2015年以來,萬向集團不僅通過旗下Karma汽車與寶馬聯手推出混合動力車,還與上汽合資成立新能源客車公司。
縱觀萬向集團的資本運作風格:其通過參股上市公司,“潛伏”成第二大股東,待時機成熟后成為控股股東。
魯冠球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資本運作就像喝酒,適量地喝肯定有益健康,但超過身體承受力,就會喝醉,要出事。歸根到底,這還是一個度的問題。”
除了控股上市公司,萬向集團還通過旗下萬向資源、通聯資本等參股上市公司,成為二股東,如中色股份(000758.SZ)、方正電機(002196.SZ)、海利得(002206.SZ)、北緯通信(002148.SZ)、廣汽集團(601238.SH)都曾有其身影,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這家集團正在收縮參股上市公司的版圖。
9月14日,中色股份就公告,第二大股東萬向資源擬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在未來6個月減持不超過1.17億股(占比5.96%),原因是“自身資金需求”。超5%的減持計劃,相比此前持股情況,較為罕見。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萬向集團全資子公司萬向資源在2004年5月通過協議轉讓獲得中色股份3872萬股(占比10%)后,僅在2014年底和2015年3月有過兩次小幅減持,分別為511萬股和205萬股,此后持股比例穩定在7.14%。
9月13日,海利得公告第二大股東萬向創投(通聯創投前身)的減持進展,其在6月30日至9月11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3664萬股,減持時間和數量已實施過半。
回溯2016年8月31日,萬向創投表示,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減持海利得不超過5010萬股(占比10.2828%),而當時其持有7441萬股(占比15.2728%)。
此外,2012年3月,萬向集團以1.56億股成為廣汽集團第二大股東,但是截至2016年12月,其已經不再位列廣汽集團前十大股東名單。
公告顯示,作為航天動力第六大股東的通聯創投,在其持有股份解禁時,就在2007年5月16日掛牌出售其持有265.7萬股,占比1.44%,目前通聯創投不再是其前十大股東。
對此,一位熟悉萬向集團的浙江券商人士指出,隨著魯冠球之子魯偉鼎接過父輩旗幟,“萬向系”對外投資戰略也在改變,或是其近期一系列減持的原因之一。
相比于一心造車的魯冠球,魯偉鼎更致力于將“萬向系”打造成一個金控集團。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萬向集團已集齊了租賃、期貨、信托、銀行、基金等牌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朱藝藝 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