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民營資本參與主導產業轉型
民營資本系族除了控股上市公司平臺,中植系、復星系、明天系、寶能系等資本系族還通過股份受讓成為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二股東,循序向上市公司引入資金及產業,甚至主導其產業轉型。
報告以肖建華的明天系為例稱,其已構建涵蓋證券、銀行、保險、信托、期貨、PE、基金等牌照的完整的金融產業鏈,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資本運作。
與之類似,在中植系中,中融信托及恒天財富、新湖財富等多家第三方理財機構是其核心金融平臺,借助這些通道獲得巨量資金后,中植系不斷收購標的資產,隨后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獲得股權或現金,再通過中融信托等渠道籌措資金繼續并購資產。
此外,杉杉、復星等民營系族已經培育起包括銀行、保險、PE在內的金融圖譜,以金融的力量整合發展實業,完成產融結合。
2014年2月,杉杉控股成立上海坤為地投資控股公司,建立投行團隊,開展戰略投資、收購兼并,以及整合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源等業務。平臺成立后,先后參與多家上市公司產業整合。
其中,艾迪西置入作價169億元的申通快遞,完成借殼上市后,杉杉系實現賣殼退出;*ST江泉擬作價22億元收購鋰電池供應商瑞福鋰業100%股權,重組完成后,杉杉系仍保留控股地位。2015年,杉杉系將中科英華(現名諾德股份)控制權讓與邦民創業及其一致行動人。
報告稱,近三年來,民營資本系族上市公司進行定增增發的概率以及每筆定增的融資額均值均高于A股上市公司整體情況。
資料圖
該報告還認為:
民營資本系族往往與過度融資、惡意圈錢、市場操縱、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等問題緊密聯系。由于經營和治理問題而使資本系族集團成員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的案例時有發生,部分資本系族企業的連鎖式潰敗對資本市場造成了嚴重的負面效果。
同時,大型資本系族在微觀層面的失敗,不但會給相關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也會給宏觀經濟社會帶來嚴重后果。
該報告建議,針對民營資本系族上市公司,應當探索建立更有針對性的綜合監管體系:
一是設計監管指標,監控資本系族上市公司風險;
二是強化對資本系族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監管;
三是探索對資本系族上市公司的其他監管措施;
四是與其他監管機構建立合作監管機制;五是發揮外部監管力量對資本系族上市公司的監督作用。(曾炎鑫、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