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買“保死不保生”的壽險,這是房貸家庭的必備保障
之前我寫過意外險、重疾險,現在想聊聊壽險。壽險是“保死不保生”的產品,只保障死亡這一人生最大的風險。
壽險最能體現保險價值,是個人家庭責任感的體現,是身故者給家庭留下的財富。
按照定義,壽險即人壽保險,是一種以人的生死為保險對象的保險。是被保險人在保險責任期內生存或死亡,由保險人根據契約規定給付保險金的一種保險。
作為一個利他性而非利己性的保險,很多人天然會在配置保險時選擇性忽略掉壽險。壽險非常重要但不急著配置,我們可以在做足了基礎保障后購買。
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支柱,可以考慮配置一份壽險,避免因為個人的突然離去,給家庭留下巨大的債務,最大程度的保障家人生活質量。
家庭支柱早逝,意味著主要收入來源被切斷,但因為有定期壽險的存在不會讓家庭那么慌張。家里的房貸有錢,小孩有錢繼續上學,父母有錢能夠養老。壽險可以在家庭最需要保障的人生階段,及時提供充足的經濟保障。
壽險的保障責任和其他保險產品相比確實非常簡單,就是保障身故責任或全殘,一旦出現以上情況,保險公司按照合同賠償相應的保額。
對于在城市里打拼的80、90后們來說,大部分家庭都背負著巨大的房貸、車貸壓力。深哥建議大家可以根據家庭負債情況,適當給家庭支柱配置足額的定期壽險。
對于家庭支柱來說,家庭房貸支出壓力大但保障嚴重不足,一旦經濟來源中斷,家人很難維持現有生活。定期壽險可以匹配房貸人群的貸款期限,在貸款期保證家人不用為巨額負債發愁。
定期壽險與房貸搭配,最契合的就是“定期”二字。深哥建議選擇的定期壽險保障時間和自己家里的房貸同一個周期。
總體原因主要有兩點:
1 、可以有效規避還貸過程中“因為喪失勞動力”的風險;
2、靈活可變,可以根據家庭收入與負責情況進行調整;
我們配置定期壽險后,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間內,如果出現死亡或全殘,則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若保險期限屆滿健在,則保險合同自然終止,保險公司不再承擔保險責任,并且不退回保險費。
定期壽險建議選擇純消費型的保險,這樣的化,產品費率低,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更小的投入讓更多家庭負擔起的家庭財務保障,留給家人的經濟支撐。
-3-
對于壽險的配置,深哥建議可以結合自身的家庭財務目標,把家庭基本的生活支出,包括生存、子女教育、贍養父母的花銷以及房貸等債務情況考慮進去。
具體來說,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按年收入的5~10倍來確定,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定期壽險的保額可以考慮配置到50萬~100萬左右。
在保障期限方面,考慮到延遲退休的可能,一般建議保至60-70周歲。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10年、15年、20年,或到50歲、60歲等約定年齡等多項選擇。
在確定了保額和保障期限后,我們在投保時會需要選擇繳費期限。在通貨膨脹和低利率的情況下,繳費期限毫無疑問越長越好,最好選擇到30年。
對于年輕的家庭來說,深哥建議可以先配置保額較高的意外險,后面補充配置重大疾病險。有了家庭的朋友并且手上有各種車貸、房貸要還的朋友,可以考慮配置定期壽險。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深哥讀保(ID:shengedubao)。用人話解讀保險知識,感受保障帶來的誠意。資深媒體人,互聯網保險從業者。曾在鳳凰財經、新浪財經、網易財經擔任資深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