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業網站CoinDesk的數據,比特幣的價格達到了4330.71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超過了上周日創下的4225.40美元的紀錄。今年迄今,比特幣的漲幅超過了320%。
在分析人士看來,價格主要受兩大因素推動……
推手一號:ICO監管趨嚴
ICO(首次公開募幣)泡沫膨脹成為業界共識,作為其他代幣競品的比特幣或受益于這波嚴監管ICO行情。
8月11日,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定區塊鏈DAO組織發行代幣為證券后,虛擬數字資產交易平臺Bitfinex宣布將不再為美國投資者提供ICO代幣服務。
OKCoin相關負責人表示,SEC將基于以太坊區塊鏈發行的The DAO代幣判定為證券法管轄范圍,透露出美國監管層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正逐漸趨嚴。一些交易平臺提前預判監管的發展方向,并及時控制風險,暫停了向美國普通消費者提供基于以太坊區塊鏈產生的代幣交易服務,使市場上資金回流至比特幣領域。
推手二號:隔離見證影響
從比特幣自身發展而言,隔離見證Segwit鎖定必然是一大事件。
據悉,鎖定是重要的一步,再之后Segwit激活,即可部署閃電網絡等。
OKCoin幣行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隔離見證2MB分叉計劃意味著比特幣區塊鏈的擁堵現象將被緩解,比特幣轉賬可以更快被確認,比特幣的交易手續費將降低,這也大大地促進了交易意愿和交易量。
而市場也表現出對隔離見證的看好,比特幣價格受此影響創下新高。
機構對比特幣日漸重視
隨著監管機構開始對比特幣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機構投資者也在密切關注,試圖找到一種介入的方式。
本周,富達基金推出了了一項新服務,允許用戶查看他們旗下Coinbase基金中比特幣的持倉量。此外,比特幣也受到了高盛的提振。在本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高盛表示,機構投資者已經很難忽視比特幣等數字貨幣。
從出現之初的一美元可抵1300枚比特幣至今,八年間比特幣價格已經猛漲超過500萬倍。與此同時,風險也正在急劇放大。
比特幣的狂漲暴跌交替出現,是比特幣的特性之一。美國銀行指出,比特幣與任何金融資產都不相關,沒有辦法解釋,更無法預測表現。此外,機構認為,比特幣交易量大,主要是一些機構和投資者通過高頻交易做“對敲”,做大業務量,而非體現真實需求。
17世紀30年代初期,荷蘭出現郁金香泡沫,投機狂熱使人們購買郁金香不是為了其內在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并因此獲利。當人們意識到這種投機并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時,泡沫破裂,市場全線崩潰。與此相仿,如今的比特幣一旦出現需求匱乏、資金短缺、監管收緊等情況,難免遭遇泡沫破裂的命運。
受比特幣突破4000美元消息影響,昨日A股區塊鏈概念股全線上漲,數據顯示,御銀股份、遠光軟件、飛天誠信以及高偉達等4股漲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