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越發離不開的互聯網世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互聯網其實有一個“地下世界”——也就是被稱為“暗網”的網絡世界。這里通常是毒品販賣、槍支走私、兒童色情交易等各種違法活動的集散地,也是各國政府嚴厲打擊對象。然而,只有通過加密的隱身軟件才能進入這個普通搜索引擎不能發現的網絡空間,而且其中的大多數交易大多通過難以被政府監管的各種虛擬貨幣進行,因此,“暗網”儼然成為法外之地的網絡代名詞。
7月20日,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突然宣布,他們已經鏟除了全球最大的從事毒品、武器和其他非法交易的暗網平臺“阿爾法灣”。可是,就如三年前被關閉的“暗網”交易市場“絲綢之路”一樣,“阿爾法灣”只是眾多“后起之秀”之一。面對屢禁不絕、已經成為犯罪天堂的“暗網”,世界該如何面對?
多宗案件
引起美國警方注意
由于“暗網”里的交易網站通常并不是公開的網站,搜索引擎并不能發現它們,而且用戶要通過加密軟件才能登錄,這種加密過的網絡就形成了所謂的“暗網”,用戶可在隱匿身份與地點的情況下,交易各種毒品、黑客工具和武器等非法物品。
其實,在美國年輕人的圈子中,上“暗網”尋求交易的案例并不少見。今年2月16日,位于美國北部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名18歲女孩吸食過量的“新毒品”死亡;幾天之后的2月27日,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州又有一名24歲女子吸食過量止痛劑死亡;聯想到去年年底,美國猶他州帕克城的兩名13歲男孩,因濫用朋友買的“新毒品”,在48小時內接連死亡……這一系列案件,引起了美國警方的注意。經過一系列的調查,警方發現這些年輕人服用的非法藥物的來源,都指向“暗網”交易平臺——“阿爾法灣”。
人氣最旺
全球最大“暗網”黑市
“阿爾法灣”并不是突然出現的事物。實際上,早在3年前的2014年9月,“阿爾法灣”就在“暗網”里出現了,雖然類似的交易網站不斷地被關閉,但是“阿爾法灣”卻幸存了下來,并且知名度以及人氣還在不斷地上升。近年來,隨著一些更方便的軟件工具以及虛擬加密貨幣的出現,讓“暗網”中的非法交易更加隱蔽,這些客觀上也幫助“阿爾法灣”成長為“暗網”中的第一大交易平臺。
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說法,在“阿爾法灣”上,賣家達到4萬人,而客戶則突破了20萬人,網站上非法藥品和有毒化學品的交易條目超過25萬條,失竊身份證件和信用卡數據、惡意軟件等的交易條目也超過了10萬條。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和普通電子商務平臺一樣,“阿爾法灣”也有信用制度——買家可以對購買的物品進行評價,并對店家的信用進行評分,而店家的銷量也會出現在網站上。因此,當用戶以匿名的方式用比特幣在“阿爾法灣”上進行毒品、武器、黑客工具等非法交易時也更加方便。
線索
創始人郵箱多次被泄露
雖然美國司法部沒有透露從何時開始調查“阿爾法灣”,但公布的文件顯示,從去年5月開始,聯邦執法人員就假扮顧客,從“阿爾法灣”上購買了大麻、海洛因、冰毒、假身份證和自動取款機盜刷器等非法物品。執法人員本來希望通過追蹤包裹的運送路徑來定位“阿爾法灣”的商品供應商,但是發現賣家遍布美國各地。不過隨著調查深入,卻意外發現了“阿爾法灣”的創始人,案件由此獲得突破性進展。
當美國調查人員發現從商家入手調查行不通時,意識到“阿爾法灣”這個交易平臺才是問題的關鍵——“阿爾法灣”在2014年9月上線后,“阿爾法灣”的運營者準備為平臺添加一個論壇功能時,調查人員就此找到了突破口。
和大多數論壇一樣,當用戶在“阿爾法灣”平臺的論壇注冊之后,都會收到一封來自網站管理員的問候郵件。調查人員發現,在2014年底的一小段時間內,許多問候郵件的發件人是“阿爾法灣”管理員的個人電子郵箱,郵箱地址為”pimp_alex_91@hotmail.com”。經過調查,這個郵箱屬于1991年10月19日出生的加拿大人亞歷山大·卡茲。
進一步調查發現,在一個社交職業網站上也有一個叫亞歷山大·卡茲的人,他的自我介紹稱,自己精通多種電腦軟件,是一名網頁設計人員。而在2008年,還有人使用網名在一個論壇上發帖,并在帖子結尾處附上名字亞歷山大·卡茲以及上述個人郵箱。綜合以上種種情況,調查人員推斷,亞歷山大·卡茲是“阿爾法灣”的管理者,也是創始人。
運營
內部管理為金字塔結構
自從2014年上線以來,“阿爾法灣”交易平臺逐漸從一個無人知曉的網絡社區迅速成長為“暗網”中規模最大的交易市場,這與亞歷山大·卡茲的運營有關。美國聯邦調查局表示,作為創始人,亞歷山大·卡茲負責選擇平臺的管理員和論壇版主,并支付他們的薪水以及處理糾紛。
據稱,亞歷山大·卡茲在曼谷被捕時,正用筆記本電腦以管理員的身份接入“阿爾法灣”服務器,并在論壇上回答用戶提問,他的身份由此正式確認。不過,除了卡茲外,“阿爾法灣”平臺上還有多個合伙人。據調查,一個名叫DeSnake 的“安全管理員”掌控的服務器數量,和亞歷山大·卡茲管理的數量相同,他也是這個交易平臺的一條大魚,但是目前下落不明。此外,還有多個賬戶擁有重置用戶密碼或給不滿意的買家退款的權利,他們相當于“阿爾法灣”的客服。
除了這些平臺運營人員,“阿爾法灣”還有“公關經理”——他們負責宣傳工作。此外還有一個兩人團隊,他們負責識別偽造的“阿爾法灣”平臺以及“暗網”市場上的詐騙活動。他們分工明確,讓“阿爾法灣”正常運轉。“阿爾法灣”把非法交易分為多個類別,包括欺詐、毒品與化學品、偽造物品與武器、軟件與惡意軟件等,客戶可通過網站內部搜索工具尋找需要購買的物品。“阿爾法灣”對每筆交易收取2%至4%的傭金。網站還特別明確指出,所有這一切都是非法行為,“如果你被抓住,我們概不負責,所以保護自己是你的責任”。
財富
總值超過了3550萬美元
根據警方透露的信息,亞歷山大·卡茲通過“阿爾法灣”的運營獲取了大量非法收入。亞歷山大·卡茲在網絡上注明他是EBX科技公司的創始人,然而根據調查,這家公司只是一個幌子,用來掩蓋“阿爾法灣”的黑色收入。
泰國警方在亞歷山大·卡茲的筆記本電腦里發現他的財務檔案,其中包括物理資產列表、銀行賬號和加密貨幣錢包。據稱,這些數字貨幣包括比特幣、門羅幣、以太幣等等,再加上亞歷山大·卡茲在泰國、列支敦士登、瑞士和圣文森特等國銀行賬戶上的存款,價值總和超過2300萬美元。除此之外,警方還收繳了價值約為1250萬美元的汽車和房產——亞歷山大·卡茲在泰國、塞浦路斯、安提瓜和巴布達島都擁有房產,而卡茲和他的妻子在泰國過著奢侈生活,光泰國警方就繳獲了四輛蘭博基尼等豪車。
圍剿
全球多國警方聯手行動
樹大招風,就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當天,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美國和加拿大警方一起行動,查封了“阿爾法灣”的服務器,導致“阿爾法灣”網站被迫下線。一天之后的7月5日,泰國警方在首都曼谷逮捕了亞歷山大·卡茲。美國指控他是“阿爾法灣”的創始人以及最高等級的管理員,也是該網站最大的獲利者。與此同時,多國警方在全球范圍內收繳亞歷山大·卡茲的房產、汽車和錢財。
亞歷山大·卡茲被捕后,美國檢方以詐騙、毒品交易、洗錢和盜用身份等罪名,對他提出指控,并希望進行引渡。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表示,“我們知道好幾名美國人因為服用從‘阿爾法灣’上購買的毒品而死亡。”塞申斯認為,全球最大“暗網”交易網站的關閉是向“暗網”上的商家們發出警告,“你不會是安全的,你將無處可逃。我們會找到你,瓦解你的組織與網絡,并將起訴你。”
雖然美國和加拿大警方成功收集到了亞歷山大·卡茲的大量犯罪證據,并希望將他引渡,但泰國警方在7月12日突然發現,亞歷山大·卡茲竟然死在了牢房里——當時,一名值班獄警發現他的牢房窗口被一條毛巾擋住,從外面看不見里面的情況。當警方打開牢房大門之后,發現亞歷山大·卡茲已經死在了牢房的廁所里面,他的脖子上圍有一條毛巾,因此警方初步判斷他是自殺,不過具體的死因目前仍在調查。
7月20日,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在首都華盛頓舉行記者會宣布,他們已經鏟除了全球最大的從事毒品、武器和其他非法物品交易的“暗網”交易平臺“阿爾法灣”,“這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刑事調查之一。”
“阿爾法灣”只是眾多暗網平臺之一。7月20日出席美國司法部記者會的歐洲刑警組織負責人羅伯特·溫賴特透露,就在一個月前,荷蘭警方秘密接管了全球第三大暗網交易平臺“漢薩”,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監控他們的犯罪活動。他們發現,“阿爾法灣”被封殺后,其用戶開始尋找新的暗網黑市,許多人轉移至“漢薩”。
“事實上,他們成群結隊蜂擁而來,”溫賴特說,“緊隨著‘阿爾法灣’被鏟除,我們看到‘漢薩’的用戶數量增加了8倍。自荷蘭警方接管‘漢薩’的秘密行動以來,成千上萬個非法商品買賣方的用戶名和密碼已被確定,將成為后續調查的對象。”
除美國、歐洲刑警組織和荷蘭外,泰國、立陶宛、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也參與了打擊暗網黑市行動。
溫賴特認為,這次聯合行動嚴重打擊了地下犯罪經濟的基礎設施,使執法機關對暗網犯罪活動更加了解,掌握了許多暗網重要人物的情報,并向互聯網尤其暗網上的犯罪分子傳遞出強烈信號:“你不是像你認為的那樣安全與隱匿。”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暗網研究專家賈科莫·佩爾西·保利在接受記者書面采訪時指出,這次關閉兩大暗網的行動“前所未有”,“此前也有暗網被關掉,但這次執法機關在關掉‘阿爾法灣’后,通過他們控制的‘漢薩’監測用戶的轉移,這可能是它被稱為‘里程碑式行動’的由來”。
但保利也指出,暗網的用戶已證明他們相當有恢復力。出現新的暗網平臺填補“阿爾法灣”和“漢薩”留下的空白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他說,暗網問題很難解決,原因有多種,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跨國犯罪的復雜性與多層匿名機制的復雜性結合到了一起,因此很難確定有關個人的身份以及他們與犯罪活動之間的聯系。
“暗網所構成的威脅不受地域限制,因此中國可能與其他國家一樣面臨危險。”保利認為,暗網上可能存在一些中國的違法交易者,“我們的研究沒有發現(暗網上)有來自中國的公開兜售的槍支,但這不意味著在那些沒有特定國家來源的廣告中也沒有”。
相關
暗網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警察免進、參觀者免進、博主免進,這是暗網的第一法則。”一位極客接受記者采訪,談及暗網時,就變得冷漠,三緘其口,“他們可不想被人注意。”
暗網,了解它的人,醉心于這里的自由放蕩;不了解之人,可能一生都不知有這扇“窄門”。要進入這個世界,你需要一本特殊的“護照”,瀏覽器需要學習另一種“語言”。一旦踏入這個地界,你的相貌、身份地位、地理位置、聯系方式、道德底線,全部坍縮成一個詞——匿名者。
暗網究竟是什么
“96%的互聯網數據無法通過標準搜索引擎訪問,雖然其中的大部分屬于無用信息,但那上面有一切東西,兒童販賣、比特幣洗錢、致幻劑、大麻、賞金黑客……”
這段話出自美劇《紙牌屋》,無法被搜索引擎找到的“地下世界”真實存在,“深網”(Deep Web)就無法被搜索引擎找到,而“深網”中的“暗網”(Dark Web),即使你知道網站地址,但普通瀏覽器也無法瀏覽。
暗網技術最初源于美國軍事機構。1996年,美國海軍研究試驗所的科學家提出一個構想,“在某個系統中,任何使用者在連接互聯網時都會實時處于匿名狀態,而不會向服務器泄露身份。”在這個系統中,保護數據的密碼像洋蔥一樣層層包裹,于是他們將之稱為“洋蔥網絡”。
二十多年過去了,“深網”早已不僅限于美國軍方使用。有專家分析,與現在能夠搜索到的表層網絡(Surface Web)相比,深網的信息量龐大得多。普通人單純地認為,網絡是一個扁平世界,只有一層,但現實數據告訴你,其實網絡世界有兩層。
第一層就是平時熟悉和使用的表層網絡,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任何搜索引擎都能抓取并輕松訪問。不過,它只占到整個網絡的4%-20%,普通人平時訪問的就是這類網絡。進入這類網絡,不需要其它額外的工具或特殊的算法,谷歌、必應和百度等搜索引擎足矣。
第二層就是所謂的深網。或者說,表層網之外的所有網絡我們都稱之為深網,最大的特征是,普通搜索引擎無法抓取這類網站。要想接近它們,必須使用特定工具訪問。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國國稅局的網站就有深網內容,如果你執行普通的操作,搜索跟稅務相關的名詞,那么它顯示的結果就很普通。如果你想看到些特別的內容,就需要用到關鍵字檢索了。這些內容就是所謂的深網內容,是普通搜索引擎無法檢索到的。
深層網絡存在的意義也不是沒有,比如說,保護隱私。皮尤文化中心公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86%的互聯網用戶曾經嘗試刪除或隱藏自己的數字化歷史,55%的用戶試圖避開被特定團體 (比如雇主或者政府)觀察他們的網絡活動。但美國政府和司法機構卻擔心,深層網絡可能成為竊賊、兒童色情狂、人口販子、毒販、殺手和恐怖分子的大雜院,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美國緝毒局(DEA)、美國煙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和國家安全局(NSA)等花費數千萬美元,試圖攻入其中。這多少有點諷刺,畢竟最早的時候,資助深層網絡的正是美國軍方。
暗網是深網的一個分支,是深網的一部分。不過,令人吃驚的是,暗網的域名數量甚至是表層網絡的400倍到500倍。這層網絡有些是合法的,也有許多藏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典型的例子就是毒品、黑市武器交易、人口販賣和兒童色情,一度被國內網友戲謔地稱作是“暗黑系淘寶”。
Tor是怎樣的存在
一般來說,暗網網站使用特定編碼關鍵詞技術,只有通過這一技術你才能摸著它的邊緣,而Tor(The Onion Router)、I2P(Invisible Internet Project)和其他類似的工具就是為此而生的,此類工具更準確的技術名字叫“隱藏的服務器”。
Tor或許不是網絡匿名訪問的惟一手段,但毫無疑問它是目前最流行、最受開發者歡迎的。這個免費、開源的程序可以給網絡流量進行三重加密,并將用戶流量在世界各地的電腦終端里跳躍傳遞,這樣就很難去追蹤它的來源。對于安全性,專業人士認為,在密碼學層面上,Tor是無法被破譯的。通俗地講,通過Tor瀏覽器進入網站,就好比一個人戴著面具走進一個空間,沒人知道你的誰。
Tor瀏覽器是非盈利性質的Tor項目開發的一款免費應用,是火狐瀏覽器的安全強化版,可以把你所有的網絡流量都通過Tor的匿名網絡加密。如果想發送匿名郵件,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Tor瀏覽器的電子郵件服務。不同于其他需要提供手機號碼才能申請的郵箱(比如Gmail),申請Tor郵箱無需提供任何個人信息。不過該服務已于2013年8月10日下線。
毫不夸張地說,Tor是構建暗網的基石,但是使用Tor瀏覽器的有很多用戶類型。
社會活躍分子會利用它的匿名機制來規避審查,軍方會用Tor進行安全通信和規劃,家庭使用Tor來保護兒童和他們的隱私,新聞界會利用Tor進行背景調查,核實信息來源。“這就像素食主義,”隱私活動家、前開發者魯納·山德維克說,“你只吃特定的食物,我只用Tor,上網的時候不會被定位,也不會被追蹤,我喜歡這主意。”
Tor項目主頁有一個關于為什么Tor不會幫助犯罪的聲明,核心意思是,Tor對犯罪行為的幫助并不比Internet多。不過,壞消息是,它的運行速度有些慢。
暗網都賣些什么
“5900美金可以獲得包括美國護照、身份證、駕照等全套的證件”;“偽造的英國護照價值2000英鎊,賣家還會承諾把你的個人信息添加到官方數據庫之中,保證你的護照可以走遍世界”;“一把沙漠之鷹手槍,1450歐元,當然,你可能還需要花45歐元買50發子彈”;“一個新鮮出爐的用戶信用卡信息(賬戶、密碼、CVV碼)要14美元,可以隨意消費”,“如果你‘缺錢’,可以花很低的價格買到偽鈔”。
人在什么時候需要匿名呢?看看暗網中“電商”出售的商品,你也許會有答案。
由于買賣雙方都是匿名的原因,交易的貨幣清一色折算為BTC(比特幣)。由于比特幣很值錢,所以14美金的信用卡信息只相當于0.04141413BTC。而面值2000美金偽鈔也只需要5.535BTC。
暗網中出售的大部分商品,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一生都不會接觸到的物品。然而,有一類產品,卻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電子產品。以電子產品為主營的暗網電商不在少數,網頁精美,價格公道,一部i-Phone的價格往往是官方售價的4-6折,這比水貨價格更低廉。
當然,也有一些商品是普通人聞所未聞的——漏洞。
早些時候,著名的網絡軍火商Hack-ingTeam被黑客侵入,證明其大量漏洞收購和網絡軍火交易都通過暗網進行。HackingTeam的客戶中,包括政府機關。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網絡漏洞”作為一個重要的資源,是一些組織和個人都在積極儲備的。在這些資源的流動過程中,暗網的身影不時顯現。
在暗網上,幾乎每個大型交易網站都會為漏洞交易開辟“專區”。知道創宇技術VP余弦表示,如果你把一個Win10的致命漏洞提交給微軟,可能拿到幾萬美金,如果你拿到漏洞黑市上交易,你可以得到幾倍、幾十倍、幾百倍的利潤。撇開道德因素,一個理智的黑客一定會在黑市中交易他手中的漏洞。
在一些影響世界的重大事件中,暗網承擔了重要的作用。恐怖組織ISIS的網站,幾乎全部建立在暗網之上。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信息時報》《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信息時報》、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