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7月以來,市場各類ETF已出現168.28億份的贖回,合計資金達185.55億元,資金出逃跡象明顯。
據證券時報7月12日報道,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7月11日,7月以來7個交易日中,138只ETF基金(包括黃金ETF和場內貨幣ETF)共計出現168.28億份的贖回,流出資金達185.55億元,6月份可完整統計的4周流出資金量分別為1.43億元、30.4億元、93.12億元和234.16億元,相比之下,7月前7個交易日資金流出量已接近年中時候的數據,而年中一般都是機構贖回的高峰。
剔除一些未有變化的ETF基金,77只基金中僅有11只出現資金流入,其中招商保證金快線A以9.13億元成為凈申購最多的基金,易方達保證金A、匯添富收益快錢A也分別出現2.34億元和7334.44萬元的凈申購。
此外,幾只黃金ETF全部獲得凈申購,華安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博時黃金ETF、國泰黃金ETF資金凈流入規模分別達到5.66億元、2.09億元、1.62億元和3759.08萬元。
相比之下,凈贖回資金超過1億元的有16只基金,包括博時保證金、華寶添益、鵬華添利B在內的12只場內交易型貨幣基金均出現大額贖回,其中博時保證金、華寶添益、鵬華添利B、融通易支付貨幣E和南方理財金H贖回資金超過20億元。
不少基金公司認為,年中歷來是場內貨幣基金縮水的高峰期,只要熬過6月30日,贖回壓力便會大大緩解。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贖回壓力并未得到好轉,滬上某中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分析,近期各種利率都呈現平穩局勢,Shibor、隔夜回購都未出現大幅波動,完全不屬于流動性緊張造成的贖回。剩下無非就是兩種情況資:資金撤退和獲利了結。“由于近期并不存在新股大規模發行,資金運用頻率不高,出現大規模贖回的原因可能更多是資金重新布局。”該人士透露,此前社保表示將重新選擇委托人,這一舉動或會影響到機構的布局。
另外,在上述16只贖回超過20億元的基金中,更是有不少藍籌ETF的身影,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嘉實滬深300ETF分別出現18.04億元、5.99億元和4.49億元的凈贖回。以往,資金從藍籌ETF中退出一般會選擇其他版塊進行布局,例如創業板ETF和一些以成長股為主的ETF,但此次并非如此,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創業板ETF也出現了3.04億元和2350.22萬元的凈贖回。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表示,資金出逃現象從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市場信心不足。
除了上述ETF之外,上周還有多只打新策略基金遭遇較大規模贖回,基金管理人不得不臨時提高凈值計算精度。7月5日,東方基金公告,旗下東方多策略基金 C 類份額于7月4日發生大額贖回。為確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額凈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響,決定提高基金份額凈值精度至小數點后八位,小數點后第九位四舍五入。無獨有偶,7月6日,長信基金也因旗下長信利盈C類份額于7月5日發生大額贖回臨時提高凈值精度。臨時提高凈值計算精度使兩只基金單位凈值沒有因大額贖回產生異動,不過,上周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交銀周期回報C單位凈值從1.15元突然跳升至1.283元,單日漲幅超12%,由于該基金此前凈值基本平行走勢,單日凈值大漲很可能遭遇了大額贖回導致,這也反映出在經歷了上半年資金巨額撤出之后,打新基金的贖回噩夢仍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