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都閩南網(wǎng)訊 日前,國家發(fā)改委、教育部、財政部聯(lián)合印發(fā)《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劍指學前教育收費亂象,嚴禁幼兒園以任何名義向入園幼兒家長收取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建校費、教育成本補償費等與入園掛鉤的費用,嚴禁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興趣班、課后培訓班和親子班等特色教育為名向家長另行收取費用。盡管限價令的出發(fā)點得到了公眾認可,但實施效果如何,還是讓不少人犯“嘀咕”:僅憑一紙限價令能否解決“入園”頑疾?新政是否又會在“三分鐘熱度”后有禁無止地化為無奈嘆息?
上不起的“憂兒園”
4歲的小夢在北京某公辦幼兒園就讀,她每個月在園的花銷是這個中等收入家庭最大的開支。“每個月托兒費800元,餐費400元,再加上各種興趣班的花費,每學期的教材費、體檢費,平均每個月至少要花掉1500元。”小夢的媽媽王女士坦言幼兒園三天兩頭的收錢讓其苦不堪言。但抱怨歸抱怨,每次交費時她還是得麻利地奉上,因為孩子能進入這所幼兒園并不容易,她托人找關系,又交了3萬元的贊助費:“大錢都花了,別因為這些小錢得罪老師。”
在“入園難,入園貴”的今天,王女士的煩惱絕非個例。如今家有學童,幾乎每一個家長都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學前教育操碎了心:孩子不能上個教育質(zhì)量好的幼兒園怎么辦?幼兒園放學早,孩子的接送誰負責,時間又該如何打發(fā)?“起跑線”競爭如此激烈,不參加學習班,怎么領跑其他小朋友?幼兒園成了很多公眾眼里上不起的“憂兒園”。
正是針對相關問題,有關部門聯(lián)合出臺了此次《暫行辦法》,直指入園貴和亂收費,并明確了罰則——違反規(guī)定將吊銷許可證。剛聽到這個消息,王女士確實挺高興,因為“幼兒園亂收費的現(xiàn)象確實得好好管管了”,可仔細一研究,卻又有了新的憂愁。“我覺得興趣班‘一刀切掉’挺不合理的。孩子下午4點鐘就放學,可我和丈夫5點半才下班,哪有時間天天都那么早去接?另外,在興趣班多少也能學到點知識,總比讓孩子一個人在家里看電視好,要是真的取締興趣班,我還得去外面找培訓機構給孩子報班,到時候除了交通費、課時費,還要加上時間成本,真不如直接放在幼兒園的興趣班省事。”
太原的劉先生告訴記者,現(xiàn)在收贊助費的都是辦學質(zhì)量比較好的幼兒園,經(jīng)常交錢都擠不進去。現(xiàn)在不讓收贊助費了,不少家長都犯了愁,真害怕“拿著錢都不知道應該往哪交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如果只憑一紙禁令,最后的政策結果就是讓更多的收費隱性化,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收費亂象。”這位家長說出了不少人心里的疑慮。
供需矛盾讓好政策換來冷回應
公眾的擔心絕非多余,《暫行辦法》規(guī)定自發(fā)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而就在這30天里,不少幼兒園各顯神通,拿出了應對之策。
打時間差收費漲價成為最普遍的做法。有網(wǎng)友在論壇上訴苦,新政剛出臺不到一周,幼兒園就向家長預收下一學年的興趣班費用;而計劃在下學期給孩子轉(zhuǎn)園的家長則收到園方“要一次交足三年贊助費”的通知,贊助費也從之前的25000元飆升至30000元。
“如果沒有后續(xù)的保障措施,收費禁令要么在執(zhí)行中走樣,要么把越來越多的民辦園逼上絕路。”北京某民辦幼兒園負責人張女士告訴記者:“很多民辦園都是自負盈虧,只能靠收取建校費、興趣班費用等維持。在當前政府對學前教育補貼不到位的情況下,進行價格規(guī)范情有可原,但‘一刀切’只能在經(jīng)費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教育質(zhì)量下降。”而對于很多地區(qū)的公辦園來說,由于大多執(zhí)行1997年制定的收費標準,收取贊助費也成為園方眼里“迫不得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