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集一分鐘
實用有趣味
除去最熱傳的這個短片,此系列還有另外兩集。第二個短片的主題是“男孩和女孩為啥不一樣”。這個離開了生物學知識似乎也很難說清的問題,在短片中用“點菜下單”的比喻進行巧妙回應。當然,短片針對“未成年人如何防止性騷擾”的主題也出了手繪動畫。表示,背心褲衩遮蓋起來的地方都不能給別人碰,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叔叔等,如果發生了,不要為他們保密,爸媽一定會保護你。這些話題用幽默的配音教給未成年人一些淺顯易懂的自我保護方法。
這系列的小短片每集時間僅一分鐘,但實用又充滿趣味,看過的網友大贊“靠譜”,并忍不住把它分享到微博等其他平臺上,希望能幫到身邊那些做父母的朋友。網友EVATF稱:“太贊了!希望這個系列一直做下去!臺詞很有內涵,配音很不錯。個人感覺語氣還可以更生動一點。”一位“準爸爸”網友說:“馬上有娃娃了可以照葫蘆畫瓢進行教育了,哇哈哈。”
還有網友在欣賞之余發現了美中不足的地方:“特別有意思,不過整個流程速度這么快,孩子會不會反應不過來?”也有網友認為,短片中有網絡用語,更適合爸媽看后給孩子講解。
視頻里流露出的對孩子的關愛和溫情也感動了不少成年觀眾,“看到‘爸媽一定會保護你的’時候居然快哭了。”一位網友評論道。
傳達性知識,
關鍵不要太露骨
這系列的小短片,非常有意思,網友贊嘆,臺詞很有內涵,配音很不錯。那么,這些小短片是怎樣想出來的呢?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幾經周折,聯系到了負責劇本寫作的@BigD_大D,他名叫丁崝,現在在北京一家網絡公司工作,今年30歲。丁崝對記者說,這組小短片的創意是@灰色泰迪熊提出來的。
“雖然現在我們在不同的公司工作,但是以前共事過,那天,‘泰迪熊’說,讓我寫一組腳本,要生動有趣,于是我就照做了。”“我們的要求是要做到大人小孩都能看,但不能太露骨,因為有些笑話大人覺得無所謂,而對小孩來說就不太好。”丁崝告訴記者,寫腳本是用業余時間寫的,大概用了兩三個星期。“創作意圖主要是想用戲謔的語氣來改變談性色變的事情,盡量給小孩子們提供一些教育,或者給家長提供一些問題的答案。”
在短片中負責手繪且主導作用的“泰迪熊”趙引龍說,這種形式叫做手繪MotionGraphics(MG),是近兩年興起的科普傳播手段,但是這種鮮活有趣的表現手段在科普領域應用還不多。趙引龍說,在與科技網站果殼網的接觸過程中,萌生出了科學傳播的念頭,于是便嘗試創作了一些科普小視頻,而手繪MG最能發揮自己特長。“既然是科普方向的內容,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十分必要,因此,請專業的編輯認識來幫忙審核策劃和做腳本,來做這件事。”趙引龍表示,作為非專業不著名的畫畫作者,算是能勉強勝任畫師工作吧,以后還將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