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
砍掉80%血漿站
“我們一直提心吊膽。但沒有想到這么狠。”7月28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貴州血液制品行業人士說。
貴州省衛生廳7月7日就曾發布采供血機構設置規劃,提出只在息烽、開陽等10個縣設置單采血漿站。
這意味著血液制品企業將失去一半的血漿站。
7月13日,貴州省衛生廳突然電話通知相關企業,暫停執行上述文件。
就在行業以為會有轉機時,7月15日,貴州省衛生廳重新發布規劃,單采血漿站只保留4家。
單采血漿站是利用分離設備把人體血液抽出后,分離出血漿,然后把其他紅細胞等成分重新回注人體。而血漿則被采走,成為多種重要藥品的基礎原料。
“科學實驗早已證實,嚴格按規定采漿,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朱威說。
他介紹,血液制劑是珍珠港戰爭爆發后,美國人發明的,以解決全血不便長途運輸和長期保存的問題。是應對災難或戰亂的重要戰略物資。血液制劑的白蛋白對于重大創傷病人、燒傷病人是唯一救命藥。
曾經,單采血漿站是屬于衛生系統的事業單位,血漿站有償采漿,再高價轉賣給血液制品企業。這也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政來源。
1996年,河南部分地區單采血漿站管理失控,造成大量艾滋病感染后,河南關閉了全部單采血漿站。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那之后,大量血漿站轉移到了貴州和廣西等地。
2006年至2007年,國家啟動了血漿站改制,全部血漿站賣給血液制品企業。
彼時,貴州25家血漿站,有傳染病風險的5家關閉,其余20家分別由華蘭生物、黔峰藥業(現改名泰邦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幾家企業收購。
根據貴州省衛生廳發布的規劃,此次調整后,貴州只剩開陽、獨山、普定、黃平等4個縣設置單采血漿站。
血液制品巨頭華蘭生物在貴州的血漿站近乎覆沒,由6家減為1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剩1家,貴州黔峰藥業剩2家。
官方
“為了人民身體健康”
貴州省發布規劃后,引發行業緊張。上述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貴州一些經銷商、醫院開始搶購血液制品。
媒體分析認為,關停血漿站的影響將在明年充分顯現。對于患者來說,血液制品將更貴更難買。
7月28日,貴州省衛生廳辦公室一名黎姓副主任說,按照衛生部《采供血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單采血漿站三年調整一次規劃。貴州此次是根據相關法規的正常調整。
對于調整幅度為何這么大,黎稱是“為了更好維護貴州人民的身體健康”。
據了解,按行業慣例,官方關停血漿站,通常是因存在隱患或區域內出現傳染病癥。黎副主任否認出現傳染病。對于記者追問是否有“供漿”人群出現身體健康問題,他拒絕回答。
綜合媒體報道,貴州血漿站近些年有違規采漿行為出現,存在降低供漿員標準、跨區采漿、頻采、超采等行為。
“各地領導都很怕,擔心出現傳染病。貴州是供漿大省,這里的領導更怕。”上述血液制品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領導意圖是貴州大量砍掉單采血漿站的原因之一。
這名人士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因傳統觀念,單采血漿常被貼上“賣血”標簽,“賣血”又被認為是貧窮落后的表現。
上述業內人士說,貴州不久前調整了主要領導,“新來的領導認為采漿產業對本地經濟貢獻不大,還影響貴州的形象。”
貴州省衛生廳辦公室黎姓副主任介紹,此次規劃是根據貴州省委省政府決策作出,并報衛生部備案。
行業
陷入血荒憂慮
血漿供應緊張,是長期制約血液制品生產的主要因素。
國內一家血液制品企業的負責人稱,此次貴州砍掉16家漿站后,國內50%的乙肝免疫球蛋白,70%的八因子產量將消失。
據介紹,凝血八因子是目前治療血友病的惟一有效療法,2007年來就一直緊缺。
“這是牽涉到國家重大決策的事情。現在衛生部和工信部都很著急。在緊急協調。”上述企業負責人稱。
他介紹,當年企業收購單采血漿站時,國家九部委文件明確規定收購包括“采漿權”在內的無形資產。企業與貴州省簽的合同也是包括“采漿權”在內的30年產權。“現在我們只用了4年了,就被關閉了。”
8月2日,朱威提出,地方政府擅自關閉血漿站涉嫌違反《物權法》。并且根據國務院208號令,血漿站設置權在衛生部,除非嚴重違規或發生傳染病,任何一級地方政府無權擅自關閉。對此,貴州省衛生廳未作回應。
在朱威看來,這是一場“公共安全危機”。
他介紹,2007年血站改制調整后采漿量下降,八因子斷貨,十萬血友病人面臨死亡威脅,引起國家領導人重視。他判斷3個月后八因子將再度嚴重短缺,“到時肯定要死人的”。
朱威介紹,中國血液制品行業每年需原料血漿7000噸,但一直缺口很大,去年只采到4800噸。
“我們過去對公眾的科普宣傳一直不夠。”朱威認為,許多地方領導對血站采血還懂一點,但對采血漿和血液制品行業并不了解。這是行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