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1日訊(通訊員 王晶 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盛夏的泉州動車站,往來客流熙熙攘攘。旁邊的南安市豐州鎮燎原村,閩南風格的紅磚民宿升起人間煙火氣;往前的西華村,森野谷營地的溪澗邊傳來孩童的歡笑聲;再往深山走,環山村的清境桃源景區觀光車穿梭于綠意盎然的山谷間……
這些生動畫面,正是豐州鎮“燎原—西華—環山”城郊鄉村振興示范線的日常縮影。依托動車經濟的強勁引擎,三地以“三業共融”為路徑,走出一條資源互補、業態聯動的鄉村振興之路。
燎原村:動車樞紐旁的民宿集群 激活城郊流量
“從動車站出口走便捷通道,三分鐘就到民宿,太方便了!”來自廣東的游客李女士走進燎原村民宿時,對這份便捷贊不絕口。這個位于泉州動車站旁的小村莊,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特色民宿產業,成為眾多游客的熱門住宿之選,節假日期間甚至出現“一房難求”的火爆景象。
燎原村的蛻變,始于對“動車流量”的精準把握。借力泉州動車站日均龐大客流,燎原村盤活空置房棟打造閩南主題民宿集群,鼓勵更多青年創客來村創業,全村民宿增至40余家、客房超800間,村集體創收超140萬元。
走進燎原村,錯落有致的民宿與鄉村風光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獨特的鄉村畫卷。民宿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優質的住宿體驗,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一方面,帶動周邊餐飲、購物、娛樂等相關產業發展,為當地村民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村民們有的在民宿中擔任管家、服務員,有的則經營起小吃攤、特產店,收入顯著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游客的不斷涌入,燎原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在持續提升,吸引更多的投資和關注,為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改善等提供有力支持。
如今,這里的民宿既有保留“燕尾脊、紅磚墻”的閩南古厝,也有融入現代設計的簡約空間,讓游客在“推窗見綠”中感受鄉村慢生活。燎原村也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為其他地區發展鄉村民宿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可借鑒的成功范例。
西華村:農旅融合的田園綜合體 喚醒土地活力
8月的周末,位于西華村內剛剛開業的森野谷休閑營地人氣爆棚。萌寵樂園里,小動物憨態可掬,引得孩子們駐足圍觀;農場內,芭樂、百香果、香水檸檬等水果掛滿枝頭,引得游客們爭相采摘。營地深處,50畝龍眼樹林被改造成溯溪烤肉區,大人們圍坐溪邊烤肉閑談,孩子們挽著褲腳摸魚戲水,清脆的笑聲與潺潺溪水相映成趣。
營地負責人介紹,去年來考察時,就被這里的交通區位和自然條件打動——緊鄰中心城區,既能承接泉州古城的外溢客流,又挨著清境桃源景區,自帶流量優勢。營地于去年12月啟動改造,歷時7個月、投入近200萬元打造為森野谷項目,并盤活營地的閑置龍眼樹林。
如今,這片占地50畝的營地,將溪邊烤肉、親子戲水、萌寵互動、田園采摘等業態巧妙融合,不僅有效解決過去西華村部分土地低效利用的問題,更直接帶動周邊2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下一步,森野谷還計劃打造人工瀑布、戶外野咖等項目,豐富游客體驗。
此外,西華村還有青年團隊打造的藍朋友(藍莓)采摘園、品豐園(果蔬采摘園)等項目。目前,村集體正規劃建設占地338畝的研學采摘基地,打造集稻田、花田、水塘、果園、蔬菜園、拓展營地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知名度與吸引力。
環山村:從“空心村”到文旅新高地 釋放生態價值
沿著盤山公路上環山村,路上車輛絡繹不絕,旅游大巴開到景區門口,景區內的游客絡繹不絕。從寂寂無聞的小山村,到南安旅游“香餑餑”,豐州鎮環山村是如何做到的?
2016年,環山村通過土地流轉,引進金霞生態集團投資6.8億元建設清境桃源景區,目前已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是福建省旅游重點項目,更是讓環山村實現“空心村”到“旅游村”的轉型。
景區的火爆帶動了業態升級。近年來,清境桃源景區打造南安清境桃源生態農業觀光園帳篷露營地,項目定位為全產業整合的帳篷露營旅游平臺,打造成集景區、娛樂、生活、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帳篷露營地及旅游度假場所,依托露營基地,營地內推出圍爐煮茶、烤肉、露營、夜宿等服務,人氣持續爆棚。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環山村的轉型印證了生態的價值。通過產業協同,三村形成“民宿引流—景區消費—農產轉化”的閉環。燎原村依托動車站發展民宿、直播基地,環山村以景區帶動餐飲、零售,西華村以田園研學反哺民宿客源,三者協同發力,讓“動車經濟”的紅利持續釋放,繪就出城郊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