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營銷
暑期華語片票房力壓進口片
19日,由張震、楊冪、張譯等主演的電影《繡春刀2:修羅戰場》上映,2天后的21日,由大鵬監制并主演,范偉、喬杉、張天愛等主演的《父子雄兵》上映,幾乎完全處于同一檔期內的兩部國產電影,并沒有劍拔弩張的競爭,反而是玩起了CP——兩部電影同時發出了一組PS的劇照,《繡春刀2》和《父子雄兵》的海報和劇照被合成到了一起,楊冪給大鵬撐著油紙傘,張天愛在張譯的書桌旁研墨……兩部影片的演員出現在同一“場景”里,不少觀眾都在感嘆:同一檔期的國產片居然還能這樣抱團宣傳。
這樣的抱團營銷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父子雄兵》上映首日就拿下了超過3000萬元的票房,成為當日的票房冠軍。截至記者發稿時,上映首個周末(21日至23日),《繡春刀2》票房超過9000萬元,《父子雄兵》票房近7000萬元,兩部電影的票房都超過了正在上映的進口電影《神偷奶爸2》。
借力營銷
國產電影抱團取暖將成趨勢
就在國產電影進入白熱化競爭的暑期檔,國產片的導演、演員們卻紛紛互相力挺對方作品,著名導演、上游新聞推廣大使張一白在自己的朋友圈為《父子雄兵》等電影加油,《繡春刀2》的監制寧浩也在朋友圈力挺《父子雄兵》。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暑期檔國產片的數量多、類型豐富,在當前的市場大環境下,如果再互黑互踩,不一定能讓自己的影片勝出,甚至還會帶來負面評價,而抱團營銷既能互相借力,又能收獲業內外的點贊,不失為一種新穎有效的營銷方式。
張一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在現在的票房大環境下,國產電影最重要的是要抱團取暖。“大家要一起努力先把票房的大盤做熱,每部電影才能夠好起來,只有一部電影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要把自己的電影做好、宣傳好,讓觀眾都走進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