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每一名演員點贊
為了給觀眾們呈現出更逼真的戰場,開拍前陳力便和每一位演員談過話,“影片拒絕綠幕和特效,每一個場景都得上戰場,真打。”為此,陳力生生開辟了一個小型戰場,操練演員。
在采訪過程中,陳力不止一次地說到要給所有參與的演員們點贊。在艱苦的條件下,老戲骨王霙、孫維民、劉之冰,青年演員張一山、保劍鋒、耿樂等人依然敬業地完成了《血戰湘江》的拍攝工作,這讓陳力相當感動和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業內演員身價過高飽受爭議之際,《血戰湘江》整個劇組成本核算中,老戲骨演員們的片酬連全片投資的10%都達不到,90%以上的資金均用在了拍攝和制作費上。“演員片酬占比特別小,基本上就是拿些補貼,有的甚至就是零片酬。這部電影特別強調的就是演員們的奉獻精神。”陳力說,影片拍攝的過程也是經歷了一次長征。
影片中扮演毛主席的演員王霙,為了拍這部電影,在20天內減肥20斤。張一山、保劍鋒等在影片中的表現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盡管這場戰役已經過去了83年,但是紅軍將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感染激勵著一代代的有志青年,傳承他們這種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
為了把最完整的作品呈獻給全國觀眾,影片完成后并沒有直接公映,而是奔赴福建古田、湖北紅安、江西瑞金、湖南韶山、三軍儀仗隊,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地舉行獻映和主創見面會活動,通過傾聽觀眾的反饋,根據觀眾提出的建議進行修改,最終才進行全國公映。
在陳力看來,拍電影首先要尊重觀眾,只有傾聽觀眾的心聲,才能讓今天的年輕人和昨天的英雄們對話,才能拍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不少看完《血戰湘江》的年輕觀眾表示,“電影中震撼的場面讓我們如同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是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才取得革命的勝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陳力說,一部好的電影比那些理論教育來得更加深入人心,感受深刻。用電影來反映這一歷史事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