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本屆戛納仍有引人關注的中國元素,比如首次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的范冰冰。在有“鬼才”之稱的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爾領銜的評審團中,還有美國演員威爾·史密斯、法國作曲家蓋布瑞·雅得、韓國導演樸贊郁等成員。
主競賽評審團發布會上還出現了一個小烏龍,主持人在介紹評委時誤稱她的代表作是《小姐》(其實是韓國導演樸贊郁的作品),后來當介紹到樸贊郁時才察覺失誤,并向范冰冰表示歉意,糾正道她的代表作是《我不是潘金蓮》。
戛納此前曾在五十周年之際邀請鞏俐、六十周年邀請張曼玉擔任評委,她們在獲邀前都曾在“歐洲三大”摘得過影后桂冠。對比前兩位享有國際知名度的實力派演員,少有國際大獎、在演技上一直存在爭議的范冰冰顯得實力不足。
亞洲三導演入圍主競賽單元
此次主競賽單元共有來自12個國家的19部影片從1930部報名作品中突圍。其中法國、美國數量依然最多,各有4部,來自亞洲的影片有3部,分別是韓國導演洪尚秀的《之后》和奉俊昊的《玉子》,以及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的《光》。
入圍影片導演中唯一稱得上大師的是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他曾憑借《白絲帶》、《愛》兩奪金棕櫚大獎,同時《愛》也摘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一次的《快樂結局》主要講述了法國北部中產階級家庭對于生活的迷茫以及因外來移民問題帶來的挫折。
三位亞洲導演當中,河瀨直美一直被認為是戛納的“親女兒”,曾憑借《原木之森》在2007年獲評審團大獎,刻畫年輕女性與失去視力老攝影師之間關系的《光》已經是她第六次入圍主競賽單元。相比洪尚秀,中國觀眾更熟悉奉俊昊,他曾執導過《漢江怪物》《雪國列車》等影片,是第一次入圍“歐洲三大”。(見習記者 陸乙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