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市場經過前兩年的粗狂式增長之后,基本已經完成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轉變。在2017年,手機廠商之間比拼不會是誰的售價更低,又或是誰的商業模式更先進。而是誰能快速回歸傳統商業邏輯,踏入正常的制造業發展規律。
顯然在這一步,華為走在了小米的前列,這得益于華為決策層的高觀遠瞻。在國產廠商學習小米、樂視用高性價比打開突破口,大批走量,再用軟件生態回收成本的時候。華為卻堅持使用自家麒麟處理器,依靠差異化設計打造高質量產品。在國產廠商為了爭搶驍龍820而拼得頭破血流的時候,華為用沉寂已久的麒麟960芯片,一鳴驚人,在CPU性能上基本實現反超。手機廠商之間已經從單純硬件上的比拼走向核心技術的比拼。
相比于依靠通信技術出身的華為來說,小米在技術專利的儲備方面處于下風,不過小米對于技術上的探索也從未放松過。從研發供給層面的黑科技實驗室,到技術層面的超聲波指紋、懸臂式壓電陶瓷發聲,再到最終產品層面的小米MIX。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小米對于手機行業的發展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流傳已久的松果處理器,最近終于浮出水面。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宣布將在2月28日召開松果處理器發布會。看到這一消息,配合“我心澎湃”這四個字的文案,讓我瞬間回憶起了小米手機1代的發布會時那長達1分鐘的歡呼聲。小米自主處理器的時代終于來了!
松果處理器的出現對于小米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其實技術上的一切都是為了服務于產品。松果處理器的出現勢必會讓小米在未來的行業競爭中獲得以下三大益處。
1、優化供應鏈管理,不受上游廠商的束縛
要想保證產品順應市場節奏,讓其可以如期發布。那么對于供應鏈的管理這一環節必然不能出現問題。目前市場上只有蘋果、三星、華為擁有自主研發的芯片,并且僅用在自家手機當中,不銷售給其它手機廠商。這讓剩下的手機廠商只能將目光投向高通和聯發科。大家都想第一時間拿到高通的最新旗艦芯片,但畢竟狼多肉少,出貨量低的小廠商自然要先靠邊站了。即便對于小米這樣出貨量較高的廠商,今年在三星的面前,也要對驍龍835這款芯片望而卻步了。
反觀華為來說,麒麟芯片目前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高通的旗艦芯片一般在春季發布,麒麟的旗艦芯片選在秋季。雖然發布時間上比高通晚了半年,但產品性能上小優,這讓在下半年想要購機的朋友能愿意選擇華為Mate系列的產品。小米也是同理,當有了自己的松果處理器之后,便可逐漸脫離高通的束縛,優化產品周期表,使關鍵產品獲得更好的市場反饋。
海思麒麟960芯片構架
2、針對性調教,拉開產品差異化賣點
大家都知道蘋果的A系列芯片在業內是出了名的天下無敵,但蘋果其實從iPhone 4開始才用自主研發芯片的,之前一直用的三星提供的芯片。也是從iPhone 4開始,蘋果才開始風靡全球。蘋果這樣做除了避免過于依賴三星芯片而打亂自己每年一代產品的迭代節奏之外,也是讓硬件與軟件根據自己的需求無縫結合,畢竟喬布斯曾經說過,我們真正想賣給你們的只是iOS這個系統,而iPhone只是為此而做的驅殼。
類似的案例我們在華為上也能看到。自海思麒麟950開始,華為便是針對性的將芯片中的ISP進行了優化,為華為P9、榮耀V8、榮耀8等手機的雙攝像頭提供了更好的硬件支持。如此深度的定制化需求,第三方廠商是不會接受的。
也就是說,在沒有松果處理器之前,小米是看高通提供的解決方案來定制自己的需求。但有了松果處理器之后,小米便可以在早期先制定自己的需求,再看情況將特有的功能集成在松果芯片之上。這大大的增加了小米自主創新的空間,并且產品層面上的創新也很難讓其它廠商模仿,因為其它廠商缺失松果芯片上的核心技術。
3、自給自足,降低硬件成本
國產手機中的處理器、閃存、顯示屏、觸控模組等一些零件均要向美國、日本、韓國這樣半導體發達國家進口。由于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目前已經有不少熱門的千元機進行了漲價,例如紅米4、魅藍Note5、努比亞mini S等。單舉驍龍820這款芯片來說,其BOM成本就高達62美元。除此之外,小米還要向其繳納高額的專利費用。若想保證企業的長久發展,將處理器這個核心單元掌控在自己手中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在競爭激烈的手機行業當中,成本控制這一環節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總結
余承東在接受采訪時曾稱:“未來的3-5年之內,大部分的國產手機廠商會消失。手機行業是是一個長跑,我們比得是耐力,持續長久的發力。”可見,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的手機廠商,其命運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則隨著行業的洗牌,缺乏差異化賣點的手機廠商終將會被市場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