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7月4日,國際金融網站Investopedia日前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蘋果iPhone的銷量在今年會出現下滑嗎?從各種角度分析來看,蘋果當下的處境并不妙。
以下為文章概要:
美國蘋果公司通過生產四大類產品,也就是iPod、iPhones、iPad以及Mac,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這些產品的熱銷使得該公司連續13年來季度營收實現增長,但這一紀錄終止于2016年4月份。
蘋果營收最為主要的推動力是該公司在2007年發布的iPhone系列產品。這款產品的創新型功能使得其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領導者,并推動智能手機銷量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增長。
不過,也有分析師預計,iPhone將在今年出現自問世以來的首次年度銷量下滑。6月13日,《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援引蘋果主要供貨商的話報道稱,iPhone今年的銷量或將為2.1億部到2.2億部,這較2015年的銷量下滑8.6%。
另據匿名消息人士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曾經對員工發出警告稱,iPhone需求疲軟,這一情況可能將延續到明年。鴻海負責全球70%的iPhone組裝工作,該公司今年1月份至5月份的營收出現同比下滑。鴻海預計與蘋果相一致,其預計下一季度的營收同樣會出現同比下滑。
來自鴻海的消息人士稱,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 7與以前的產品相比缺乏創新。雖然5.5英寸版本配上更強悍的攝像頭,但其他功能與當下的產品難以產生差異化。雖然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多的顏色,但消息人士稱,這一舉動只能掩蓋蘋果的創新不足。另據消息人士稱,更多色彩選擇對于供應商來說將增加庫存并提升成本。
市場研究公司Yuanta Investment Consulting的Jeff Pu在其5月報告中則表示,預計今年全年蘋果iPhone出貨量將下滑12%,至2.07億部。Jeff Pu認為其主要在于iPhone 6s和6s Plus銷售乏力,而其中部分原因在中國經濟的減速。中國占到蘋果總銷售額的25%。
iPhone銷量的下滑給蘋果供應商帶來了較大的麻煩
蘋果一貫向供應商預訂超額訂單。當產品需求旺盛時,這種方法往往能使得供應商滿負荷工作,以滿足蘋果消費者的需求。不過,當下需求放緩導致庫存調整,此舉使得蘋果供應商的商業模式處于險境。
臺灣勝華科技(Wintek)曾是蘋果觸控模塊的供應商,其在過去的過度擴張使得該公司在2014年不得不進行重組。勝華科技總裁Lin Chien-nan表示,蘋果從來不在合同中同意使用固定價格或向供應商保證訂單數量。這種對訂單季度性的調整使得供應商的業務面臨不確定性。
蘋果近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iPhone銷量走低以及全公司缺乏創新能力。當公司增長快速時,其專注于少數幾款產品的做法便是明智之舉。不過,由于產品高滲透率以及市場出現飽和,這一戰略在2016年看來就顯得有些目光短淺。
蘋果未來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條路,蘋果可接受其已經成為了一家大型成熟公司的事實,好日子已經到頭了。該公司可以利用信貸市場借款回購更多股票,增加年度每股收益。
第二條路,蘋果可以通過并購實現其他業務的增長。例如,美國科技行業巨擎微軟就收購了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
面對問題,從來就沒有簡單的答案。不過,蘋果的選擇或許將決定市場是否將其視為成長性公司或者是一家令人乏味的大公司。(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