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超重或肥胖。而發展中國家正在迎頭趕上。在中國近30%的成年人超重。到2013年,世界各地的決策者們意識到,必須采取行動了。但是,到底該怎么辦呢?
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人們消耗的卡路里太少而攝入的太多。從技術角度上講,這是一個個人選擇問題。我吃油炸圈餅還是去跑步都是可選擇的。但是這掩蓋了影響體重的那些讓人糾結的因素。
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為能夠更好的抵抗饑荒,鹽,脂肪和甜食的都變成了十分關鍵的東西。但是在現代社會,人類的這種生物學特性實在是弊大于利。廣告公司花費數十億美元讓人們相信垃圾食品便宜又好吃。美國的含糖飲料從1977年至2001年至少增加了20%的重量。在2011年,平均每個墨西哥人狂飲了728盎司可口可樂,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大約30%的墨西哥成年人存在肥胖問題。同時,他們的工作基本沒什么體力消耗。汽車減少了步行和騎自行車的機會。在這些大的趨勢之下還有些次要因素比如住宅附近是否有操場,學校能否提供合適的午餐,父母是否有時間準備飯菜,在熱量和運動之間人們似乎無可救藥地偏向了前者。
“經濟學家”的飲食
這對衛生系統和庫房構成了嚴重的挑戰。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關節炎和某些癌癥的風險。令人擔憂的是,亞洲人在比西方人輕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健康問題了。據醫學研究所估計,在美國,與肥胖有關的疾病的費用一年約190億美元,占衛生支出的五分之一。在發展中國家,肥胖可能限制經濟增長,因為這樣的工人生產效率低,還會加大衛生系統的負擔。
有一種說法是無為而治。如果一個人是胖的,就隨他(她)去吧。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說,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傷害的不只是他自己,那么國家就可能會進行干預。但在富裕國家,醫療費用很高而且通常是由納稅人集體承擔的。肥胖者會因為穆勒的測試而尖叫。
第二個說法是懲罰那些超重的人。日本已經對公民的腰圍制定了具體的標準。如果工人不瘦下來,他們的雇主將面臨罰款。這就有點過份了。減肥是很困難了,因為荷爾蒙是不斷變化的。人可能因為多種原因發胖,包括他們的童年,他們的工作,這不是他們的錯。
政府也應該考慮大幅對蘇打水加稅
第三個說法是比較中庸的“軟性家長主義”受到行為經濟學家的青睞。這種想法是不限制人的選擇,而是誘使其選擇胡蘿卜而不是薯條。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他選擇了從軟到硬的家長式作風:他的大碳酸飲料瓶銷售禁令將于2013年3月生效。
正確的政策組合應該是怎樣的呢?這兒有對于來年的一些建議(人稱“經濟學家”菜譜)。政府不應該強迫人們吃西蘭花,但他們可以改變的補貼政策使西蘭花更便宜。他們可以確保學校午餐是健康的,孩子們有時間到處跑。他們可以設置明確的營養標準,受過教育的消費者會明智地購物,并要求健康的產品。政府也應考慮對汽水征收重稅。糖漿狀的東西是肥胖的主要驅動力,不像漢堡包,它完全沒有營養價值。一種稅,不至于侵犯個人的自由,就像強迫他系安全帶一樣。
關于政府是否應該迫使企業做出更健康的食品還有待考慮。公司正試圖抵御政府干預,例如通過降低食鹽攝取量。2010年,公司承諾從他們的美國產品五年內削減15000億卡路里的熱量。第一份進度報告將在2013年發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們在西方正盡量讓食品更健康,但他們依然在其他地方兜售垃圾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