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很好,為什么還缺少微量元素?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會得胃炎……這些問題是門診中患兒家長最常問到的問題。其實,寶寶的健康問題都事出有因,與平時的喂養方式脫不開干系,今日,記者采訪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兒科主任醫師周維佳,讓他分析一下兒童營養存在的誤區。
◆誤區1:
貴的食品才有營養價值
一些家長對食物的營養認識不夠,盲目追求高價位的食物,認為貴就是有營養。例如,不吃普通米面而常吃精白米面;不吃新鮮蔬菜和魚肉,常買罐頭食品;輕視普通膳食,讓孩子吃過多的零食或盲目食用各種補品等。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缺乏一些基本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誤區2:
不吃或草草吃早餐
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研究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兒童,既可能發生營養缺乏,長期下去影響營養狀況和生長發育,也可能因為午飯吃得過多而導致肥胖。經常不吃早餐,還容易誘發胃炎、膽結石等消化系統疾病。
誤區3:
把洋快餐作獎勵
很多家長總認為洋快餐是營養好的食品,并且作為孩子表現好的獎勵。這種獎勵,使孩子的胃口越調越高,嘴巴也越吃越刁。快餐屬于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常吃易引起孩子肥胖。腸胃功能不好或者體態肥胖的兒童,更不宜吃洋快餐。
誤區4:
縱容兒童吃大量巧克力、甜點和冷飲
如果一味地沉溺于甜味之中,兒童的味覺將發育不良,無法感受天然食物的清淡滋味,甚至影響到大腦的發育。同時,甜食、冷飲中含有大量糖分,而這類食品中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低,會加劇營養不平衡的狀況。
誤區5:
水果替代蔬菜
從營養學角度看,水果所含的營養遠遠比不上蔬菜。蔬菜中所含的纖維素在人體中有著極其重要的生理作用。水果、蔬菜兩類食物只能互相補充,不可偏廢,更不可互相取代。
誤區6:
飲料替代白開水
過量飲用飲料會導致體內鈣、磷比例失調,生長發育遲緩等疾病。大量事實證明,最經濟實用的飲料莫過于白開水。
誤區7:
零食喧賓奪主
貪吃零食是兒童不良飲食行為的突出表現。零食過量會影響食欲,妨礙正餐的攝入量。當然,零食也不是完全不能吃,對于生長遲緩的孩子,在兩餐之間可以適當吃一些高營養、糖分合適的零食。
誤區8:
營養在湯里
把整只雞、甲魚烹調之后只給孩子吃湯,而“肉”自己吃。其實,按一般的烹調方法,湯中的營養只有5%~10%,絕大部分的營養都在肉中。
這樣吃才健康
種種的誤區使兒童形成了偏食、挑食、愛吃零食、不吃早餐、早餐的熱能及蛋白質攝入不足或營養搭配不合理等不良的飲食習慣,并由此導致生長發育遲緩、營養缺乏癥、肥胖等各種營養問題。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給予孩子多樣化的平衡膳食,同時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1.讓兒童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經常吃瘦肉、魚蝦等海產品和禽肉、蛋類。每天喝牛奶,喝奶后不舒服的孩子可喝酸奶或豆漿。在奶源缺乏的地區,也可用大豆及其制品代替奶制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預防營養不良和缺鐵性貧血。
2.堅持吃好早餐。許多研究表明,吃好早餐對提強孩子的學習成績、增強身體耐力非常有利。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應該包括4類食物:谷類(饅頭、面包)、動物性食物(肉、蛋等)、奶制品或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
3.讓兒童多做戶外活動,每天至少30分鐘,以預防超重和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