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二
設計師藍說:堅持做自己最重要
藍(化名)是一名設計師。近日,他向我們講述了自己從小到大,一直被人稱為“娘”的經歷。
“大概從小學開始吧,身邊就有很多人說我講話娘娘腔,也不知道為什么。那時候學校管得比較嚴,上學大家都得穿校服,在著裝方面我和大家沒有什么區別,我想可能是喜好和性格方面的原因吧。比如說,男孩普遍喜歡的足球、籃球我都不喜歡。我那時候還很不理解,怎么男孩子都喜歡玩那個?我倒是很喜歡藝術,喜歡音樂、跳舞之類的,我現在還在學鋼管舞呢。小時候我也喜歡打扮自己,而且比較喜歡和女孩子做朋友,總覺得自己還是跟女孩子比較有共同的話題。性格方面呢,也比較敏感細膩些,甚至有時還有點小肚雞腸。那時候大家老說我‘很娘’啊之類的,我心里雖不開心,但還不至于太苦惱。當時想著不一樣就不一樣,有什么辦法,我為什么要為了別人改變自己,我從沒想過需要改變。”
藍說自己是獨生子,從小都在父母身邊生活。他的母親屬于比較強勢的一類,平時對他管得多一些,他的父親也不弱,對他管得也不少,父母對他的影響都挺大的,相對來說家庭方面的教育還是比較平衡的。他上小學的時候,大家都挺愛看書,很大一部分時間都用來閱讀。加上他雖然比較愛打扮,但并不屬于很明顯那種。所以,對同學覺得他有點娘這件事,他的父母并沒有察覺,更不用說采取什么措施了。藍說,他們當時應該覺得他屬于比較乖的那一類。
對現在有人認為小孩容易受“偽娘”秀影響,會去模仿的觀點,藍并不認同。藍說:“從我自己本身來看,我覺得這是天生的。我也沒有受到什么特別的影響啊。現在的秀是夸張了一點,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去模仿。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去模仿的人,可能他本來就喜歡這樣。想想看,在不是演出的情況下,哪個男生會愿意把自己打扮成像個女孩子呢!”
藍告訴我們,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當然他也沒有像“偽娘”那樣夸張,所以從小到大雖然有些小風波,不過,基本上還算“平安無事”。后來,高中畢業考大學,他順理成章地填報了自己夢想的藝術類專業學設計。之后,穿衣服就更精致、更中性一些,但因為是學設計專業的緣故,也沒有人說他穿著女性化、怪異等等。“搞設計的,大家都認為怎么時尚、怎么更有美感就怎么做,所以伴隨我多年的‘娘娘腔’外號基本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到現在,幾乎沒有人再說我娘娘腔之類的話了。”藍繼續說,“回頭看看,我真的不認為我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沒有失去什么,這就是我的生活。”
說完自己的故事,藍還向我們推薦了一首歌《bornthisway》,在細心聽完之后,我們明白了,他想要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時候,堅持做自己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