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幼兒園“小學化”的熱線依然熱得燙手,不少家長問:如果每天不教孩子認識幾個字、算幾道題,幼兒園對于孩子的意義是什么?難道上幼兒園就是單純地為了“玩”嗎?
沒有了算術和拼音,孩子在幼兒園里應該學什么?
昨天,記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學前教育協會前理事長馮曉霞,采訪了鄭州幼兒師范學校教育教學部老師徐春艷。如果你有這方面的疑惑,不妨聽聽她們怎么說。
不學寫字,孩子在幼兒園里學什么
沒有了算術和拼音,孩子在幼兒園里應該學什么?
徐春艷:孩子剛一入園,老師便開始要求孩子飯前便后要洗手、進餐時要保持安靜等。老師們會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游戲,不斷地把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到每天的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在快樂玩耍中養成好習慣。
對于剛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學了多少知識,而是重點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有家長說,每次接孩子時問今天學什么了,孩子都回答不上來,一直在幼兒園里玩總不行吧?
徐春艷:幼兒園每天都會帶孩子做游戲。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就玩了,什么都沒有學到,會覺得這一天浪費了。實際上,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活動和各種游戲都是對他們某種能力的一種培養。
只是讓孩子多認些字不行嗎
家長劉女士說,要不要教孩子認字?比如認牛、羊、馬之類。
徐春艷:幼兒園階段孩子的認字特點,與小學階段不一樣,不反對孩子認字,孩子識字量增加了,將來會對閱讀興趣的培養有好處,認字可以通過生活教育進行,不一定是在課堂上。
比如一次去幼兒園聽課,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任務,就是讓孩子認識水果,結果一節課上完的時候,當老師拿出幾張圖片讓孩子辨識時,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找出正確的一張。其實,這個在生活中家長就可以完成。
孩子很活躍,從不注意聽講怎么辦
市民吳女士說,自己5歲的孩子一直很活躍,從來都不能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告訴他的東西,說一遍會了,過一會兒就會忘記。
徐春艷:孩子年齡越小專注時間越短:3歲為5分鐘左右,4歲為10至15分鐘,大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分鐘。
所以,小班一節課一般為20分鐘,大班35分鐘必須結束一堂課,家長、老師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要給孩子多做聽覺、視覺方面的練習。幼兒園里的孩子們,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過早強制灌輸,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最好
有家長問:孩子究竟幾歲上幼兒園好,有人說越早越好,有人說必須3歲以后?
徐春艷:3歲以下的孩子以保育為主,保教結合,而不是讓孩子學知識。孩子上幼兒園必須具備幾個條件,比如語言溝通基本到位,也就是說得清;適應集體生活教育;吃喝拉撒基本能自理;感覺運動基本統合。
這個時期,是孩子群體意識的發展時期,要培養孩子適應集體的能力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進行興趣培養。
要不要讓孩子上學前班
不少家長怕孩子適應不了小學生活,直接將孩子從中班轉到學前班,學前班必須上嗎?
徐春艷:不主張孩子上學前班,現在的幼小銜接走偏了。幼小銜接不僅僅是知識的銜接,如果上小學時學的知識都是大班學過的,孩子就會失去興趣。
不少孩子幼兒園大班畢業后,上小學不夠年齡,就去上了學前班,也有家長托關系讓孩子過早地入學。
其實,孩子何時入學,不是看他的生理年齡,而是要看他的入學成熟水平。有的孩子可能年齡已經到了,但他可能成熟水平達不到,還是再晚些上學更好。
兒童成熟水平包括:視知覺能力、聽知覺能力、運動協調能力、知覺轉換能力、數學準備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學習品質共八個方面。
幼兒園服務的是孩子不是家長
記者:現在不少幼兒園教授孩子課本知識,您怎么看待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馮曉霞:我曾去參觀一個幼兒園,里面竟然有三個學前班。這所幼兒園的園長說,不少孩子中班上完后就開始上學前班,如果幼兒園不這么辦,孩子就會轉到別的幼兒園。學前班和大班的區別就是多教漢字、拼音、寫字,這也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
幼兒園“小學化”越是基層幼兒園越嚴重。我曾走進一所基層幼兒園,一進教室就看見黑板上滿滿的全是數學題,教室里沒有一本兒童繪本圖書。
園長是學前教育系畢業的,應該知道怎么教孩子,但園長說,沒辦法,我們教完小學一年級的課程了。但還有家長說,人家某某幼兒園都已學到三年級課程了。
幼兒園服務的對象是孩子,不是家長,這樣的幼兒園連服務對象都沒搞清楚,怎么能搞好教育呢?
該學啥,家長應該聽老師的
記者:不少民辦幼兒園也很委屈:不教寫字,家長不愿意,家長不愿意就沒有生源,沒有生源,幼兒園怎么生存呢?
馮曉霞:這就是專業人員和非專業人員的區別,家長作為非專業人員,不知道到底什么樣的學習才是學習,但作為專業人員,老師更清楚怎么樣教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而不是帶有功利心去迎合家長,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一個好消息,教育部打算從5月20日開始開展科學幼教宣傳月活動,既面向幼兒園也面向家長,宣傳幼兒園在不同年齡階段,到底該教孩子些什么。
成功不在于記了多少東西,早入學不見得好
記者:每到入學季,都有不少家長托關系找門路讓孩子早入學,早入學對孩子有好處嗎?
馮曉霞:老有人問我孩子是不是早點上學好,我就反問,你們等著他早點掙錢養家嗎?孩子相差幾個月,其智力等都有所不同,特別是男孩,發育相對較晚,早入學很可能會在班里處于弱勢,如果在班里老是“尾巴”,自信心也就沒有了。
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于記了多少東西,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個好的生活態度,思維能力、創造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全面協調發展,人格、興趣的形成和對自己及他人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能用記憶記住的東西,很快就能補上來。
早教教的是家長不是孩子
記者:不少家長已將孩子的教育提前到了0歲,也就是,孩子一出生就走進了早教課堂。您怎么看待社會上的早教?
馮曉霞:去玩可以,如果是讓孩子去學東西,根本沒必要。
其實早教的初衷,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長怎么科學育兒,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早教中心應該定位為家長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3歲以前,重點是家庭教育。(河南商報記者 施彩英 鄭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