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招季,求職大作戰已拉開序幕。
自2010年至2017年的畢業生人數以2%~5%逐年增長,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升至820萬人,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雖說2019年應屆畢業生總人數尚不明確,可以確定的是,求職的壓力并不輕。
面對幾百萬的求職大軍,即便是手握碩士學位,身處或即將邁入求職這場拼殺中的研究生也不淡定了——考證、輔修、培訓,努力以各種砝碼加持,可以說,“求生欲已經很強了”。
證件就像底牌,考到手才安心
眼下,北京市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在即,北京某高校化工專業研二學生李濤所在的實驗室,8人中有4人正在為此備戰。“多考一個證,萬一以后從事教師行業呢。”李濤說。
李濤還報考了注冊化工工程師的基礎考試,實驗室中的8人中僅1人沒有報考。而談到10月底的注冊化工工程師基礎考試時,李濤也不太清楚這個證能帶給自己什么,“大家現在是能考的證都考了,和大四時的心理有點像。”
“萬一”“可能”“沒想過”是受訪研究生口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兒。比如研究生徐茂最初也沒想過自己也要去考教師資格證。上網時偶然看到有人推薦,就去了解,“既然什么專業都能考教師資格證,考了就可以考教師編制,就報名了。以后當老師也是可以糊口的”。
目前研三的徐茂已經把教師資格證拿到手了,但面對秋招中的職業選擇,他還沒想好將來究竟要做什么。徐茂只是覺得,教師資格證就是手里一張可用的牌,“以后萬一真的有合適的地方要招老師,沒有這個證就連敲門磚都沒有”。
考證,幾乎是研究生的一種“標配”,以至有人調侃說,“沒幾個證在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研”。而拿到手的證件則成了“有可能”的加分項。在徐茂看來,“除了極少數學生,大部分人都沒有太想好。很多人都不知道適合自己做的事是什么,自己應該干什么,很多人也沒想過自己喜歡干什么吧。(考證)不能說是隨波逐流,而是多給自己找找機會。”
為此,除了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證,與所學專業關聯不大的證也有不少人去拼上一把。徐茂還有好幾個同學報考了二級建造師的考試,“理論上是學土木建筑的人才去考的,但很多人考到這個證后就可以掛到企業里掙錢,所以好多學生去考了,有學環境的、學電氣的、學化工的……”
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有41461人報考教師資格筆試,與去年的28525人相比,增長12936人,增幅46%;2018年上半年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口筆譯考試共有10.24萬余人報名,同比增長30.7%,其中,筆譯報名91085人,同比增長36.5%。除了教師資格證、筆譯資格證、口譯資格證,還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二級建造師證等證書都是研究生的熱門選擇。
有時,聽到同學報考了自己沒考過的證,李濤就都想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