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家長簽字最認真 高年級會放松
記者發現,即使是同樣的要求,不同家長的完成度也有不同。例如,老師要求在作業登記本上簽名。有家長是一項一項對著簽名。記者翻閱一個孩子的作業登記本看到,語文作業有更正錯題、認讀課本、課外閱讀等。在每一項作業后,家長都寫了備注:已更改、已認讀,已讀《根鳥》第幾章,最后在家長簽名欄簽名,相當認真。
而不少家長,尤其是高年級的家長,都是確認完成后簽名了事。家長孫先生說,在孩子剛上學那兩年,身為父母特別緊張,雖然老師只要求簽名,沒要求逐字檢查,糾錯也只是給出了范圍,他們依然每次作業都是逐字逐句檢查,然后糾正簽名。到了三四年級就放松多了,基本上只是看一眼。哪題做錯了老師會指出來讓孩子改正,家長簽名只是起到督促作用。
家長覃女士也表示,孩子一年級的數學作業都是自己逐題檢查,做作業也是全程陪同。到了二年級變成了“半陪”,三年級就不陪了,只負責完成老師布置的聽寫任務和簽字。但每周會全面認真地翻一翻作業,以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態。
老師有話說
那么,老師們對于要求家長作業簽字,是如何考慮的呢?
學習重要節點或成績起落時需要簽字
冼村小學校長郭海英表示,他沒有明確提倡或反對老師要求家長簽字,而是讓老師們根據學科、班級等實際情況決定。“每一個班、每一個年級的教學情況都比較復雜,很難一概而論說這種做法好或不好。但從總體情況而言,我不太贊成一刀切,每一個孩子的每一次家庭作業都讓家長簽字,這不利于孩子自律性的培養。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不一定要通過簽字來體現,但完全不簽字,肯定也是不行的。”郭海英說,他比較贊同老師在一個時間段或者一些學習的重要節點上,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并簽字。同時最好不要只簡單地簽個名字,建議能寫一小段評語,反映孩子的學習狀況,與老師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另外,一些重要的學習節點,例如學習某項比較重要的新知識,也可以建議家長簽字,配合學校一起幫孩子把基礎打好。也可以要求個別孩子家長簽字,例如某個孩子成績下滑或某上升勢頭很好,都可以通過簽字的形式,督促家長關注孩子的變化。
一二年級習慣培養期需要簽字
華陽小學范秀紅老師表示,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單靠學校是不夠的,簽字是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一、二年級的時候,我是要求家長在作業登記本上簽名的。這個時候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和學校合作很重要,讓家長簽名是希望他們能夠督促孩子認真完成每一項作業,也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沒有硬性要求家長批改,但也歡迎家長在有空時能檢查一下,對于孩子學得是否扎實,心中有數。”范秀紅說,即使有家長訂正了作業,每一位同學的作業,她都會認真批改。到了高年級,她就沒有硬性要求家長逐項檢查作業了,但試卷還是要求家長簽名的,并建議能適當寫一些評語。
天河區龍洞小學副校長鄭炳元也表示,一、二年級要求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并簽字,是有必要的。畢竟孩子自覺性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家長學校要形成合力。
不建議手把手教孩子寫作業
另一方面,老師們都不建議在簽字以外,還要手把手教孩子做作業。郭海英表示,反對孩子在做作業時,家長在旁邊盯著,一步一步教。所謂的陪,應該是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在旁邊玩手機或者看電視,影響孩子,而是工作、閱讀、學習,甚至做家務,給孩子做出一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的榜樣,這才是正確的“陪”。范秀紅表示,即使是低年級的孩子,也不需要時刻陪著。可以根據孩子的作業量,跟孩子約定完成時間,并且在不干擾他的情況下觀察,如果孩子拖拉了,或者哪些地方做得不對,再對孩子進行督促。“孩子守約、守時的習慣很重要,家長要信任、尊重孩子,最好不要一直在旁邊指指點點,會讓孩子很煩躁。”范秀紅說。(全媒體記者 劉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