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逗樂心感踏實
住院期間,小劉覺得關節外科的醫生們都很可愛,“很多都特別直爽。”住院一周的小劉已從醫生和自己及病友的日常對話中,“總結”出了外科醫生的特點來。調皮的她背地里親切地把醫生們稱為“老曾”“老潘”“老趙”“小劉”,“現在做康復訓練,有時我累得不想做,我媽還會‘嚇唬’我:‘老曾來啦’‘老潘來啦’!”她告訴記者,住院期間印象最深的是手術當天,手術前,醫生在她的右腿上做好標記,“我看著那標記,覺得挺像一個動物的,就用水彩筆畫了幾筆。”小劉說。
第一次躺在手術臺上,小劉發覺自己十分緊張,“雖然只是局麻,但感覺整個人都暈暈乎乎的。”“老曾”“老潘”“老趙”看見她這樣子,和她開起玩笑來,“我在自己的手賬本上畫的是一頭驢,他們偏說我畫的是一頭豬!”小劉回想起那一幕,覺得又好笑又暖心,“在手術臺上其實害怕,可是看見醫生們都在逗我笑,就覺得心里很踏實。”
手繪六張漫畫作感謝信
利用拆線機會送給醫生
小劉上大學后喜歡看漫畫,有時會模仿別人畫的表情和動作,“沒事就愛亂畫,畫好了發在朋友圈里”。這次在南醫三院關節外科住院,她看到科室有一面貼感謝信的墻,上面貼著患者們感謝醫護人員的真誠話語。她想,有一天她的經歷也能寫上墻就好了,能給整個樓層的病友看,讓大家樂一樂。于是,便萌生了用漫畫作“感謝信”的想法。出院后的十天里,小劉每天畫一點,住院期間護士們的耐心、醫生術前談話的嚴謹、術前禁食的無奈、術中慢慢放松的心情、術后第一天醫生就讓其下地康復的嚴厲、病友之間的融洽……都被她一筆一畫畫進了漫畫,“我從來沒正規學過畫畫,也沒有打草稿的習慣,有時候不知道某個表情怎么畫,就到微博上參考一下別人的畫法。”十天后,她趁回醫院拆線的機會,把這組漫畫送給醫生。小劉的主刀醫生、南醫三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曾春說:“這是我收到過的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