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上大課效果不好,由一名家長牽頭組織幾個孩子,一起找老師單獨上課……近日,記者走訪江城中小學生家長群發現,團課早已成為一種趨勢,暑期更是愈演愈烈。
團課,顧名思義就是讓孩子組團去上課,當然,團的一定不是普通的課程,大部分都是沖名校的輔導班。團課的好處在于,既沒有一對一輔導那樣高昂的學費,又可以自由組合,還能選擇老師。近兩年來,團課大軍在江城可謂是越來越壯大。如今,甚至已經發展成一條產業鏈,有知情人透露,團課組織能力超強的家長,其組團提成不菲。
典型案例 家長群里刮起組團培優風
“班上的49個孩子中,有45個在外培優。”家住漢口的家長王女士介紹,自己的孩子馬上小升初,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會在外面培優奧數和英語,或者再給孩子報名一到兩項藝術、體育類的輔導班,到了小學高年級,一切與學習無關的輔導班基本都停了。
“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家長都會有沖名校的想法。”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想上優質的民辦初中,“既然孩子要沖名校,僅僅只上培優大課顯然不夠”。和她一樣,不少家長會組團找優秀的老師補課,也就是團課,“這個暑假我們班里就組織了5個孩子一起找培訓班老師上奧數課”。“孩子上了團課,學習成績提高很多。”孩子上高二的葉女士表示,自己孩子成績一直在620分左右,但為了讓孩子成績再拔高點,就和幾名家長一起團課。“一起團課的孩子都是成績不錯、希望再拔高一點的孩子。”記者隨后采訪了一些家長群里的家長得知,為了能夠“優中提優”,有門路的家長會號召自己相熟的朋友,讓幾個孩子組團一起請老師上課。而其他的家長知道班里有孩子在外團課,自然也不甘落后,團課的市場也就逐漸越做越大。
產業鏈條 有團課發起人提成數十萬
記者了解到,團課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小規模的,一般有4個到6個孩子,由其中的一位家長牽頭,找一個比較好的老師成立一個工作室,以團課的形式給孩子們補課。作為回報,這位牽頭的家長不需要交學費,也就是說,其他家長交的錢已經足夠支付老師的費用了。
還有一種就是大規模的團課。“真正要沖名校,必須要找非常知名的老師來輔導,當然,費用也會很高。這樣的話,必須是大規模的團課才行。”孩子剛考上一本的家長吳女士告訴記者,一對一輔導的收費標準是一小時300元,找幾名孩子一起補課,經濟壓力會小很多。與此同時,團課班也就成立了。而一旦成立團課班,老師就會找一些家長,以支付提成的方式讓其介紹生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團課的產業鏈得以形成。“我家孩子班上的學生團課,都是由一位媽媽組織的。”家長彭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上初一,班里有個孩子學習成績在年級排名靠前,班里很多家長都會向這個孩子的媽媽請教怎么培優。“只要這個孩子上什么課,找什么老師培優,班里的家長都會跟風。”彭女士告訴記者,有時候為了找到老師授課,家長都會提前很久報團。
一位家長向記者透露,不少牛娃的家長混跡于各個家長群,號召力很大。只要他們的孩子去上什么課,其他很多家長就會讓自家孩子也去上。“如果一個牛娃的家長可以介紹上百個孩子去團課,那么提成還是相當可觀的。”
記者走訪發現,不管是大規模還是小規模的團課,其效果卻沒有明確的保證。“有些家長看似熱心,實際上是專門做這個生意的,他們是為了團課而團課。”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有一位團課能力超強的發起人,僅提成就拿了數十萬元,他甚至在某名校附近租了寫字樓,專門做團課的生意。”該人士介紹,這位發起人會組織一些人在家長群里發廣告,并告訴其他新生家長,“自己孩子也在這里培優,很不錯的”。
記者走訪 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團課
上小課的老師的確可以關注孩子多一點,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團課。
家長吳女士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給孩子團課的失敗經歷:“去年,孩子小升初考進一所優質的民辦初中。這所學校的孩子個個是學霸,在自主招生的時候,我們就看到有不少孩子得了多個奧數金獎,還有幾個是大滿貫。”吳女士介紹,為了縮小孩子和同學的差距,暑假時通過其他家長推薦,給孩子報了一個名氣很大的物理老師辦的團課班。“實際上,物理是初二才開設的課程,本身孩子就沒有太大的興趣,再加上這個物理老師講課過于專業,孩子上了兩天就不肯再去了。”吳女士很是后悔,“近4000元學費白交了不說,還打擊了孩子對今后學習物理的興趣。”
無獨有偶,孩子上小學三年級的寧先生也在為團課煩心:“孩子剛開始和同學們一起在外面上大課學英語,后來有個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在重點初中上初一,英語成績全年級第一,其在小學期間一直在一名英語老師那里上課。”寧先生知道后,就將孩子從大班轉到小班。“去了團課后才發現,小班教的和大班差不多,老師布置的作業也差不多。后來孩子不愿意再上小班,只有再回到大班。”寧先生表示,小班的學費不會退,算是白交了。
專家建議 選擇輔導班不要迷信名師
“一般來說,課外輔導分為3種情況:培優、補短、銜接,每種都應因材施教、量身定制。”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表示,成績優秀的孩子其實沒必要上輔導班,在學校跟不上進度的孩子適當補一點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老師。
范先佐認為,課外輔導不像學校教學能夠做到對所有學生統一進度,所以像團課這種集體式的教學方式并不適合每一個人,“雖然團課既沒有一對一輔導高昂的學費,又可以自由組合,還能選擇老師,但參加課程的孩子情況不會完全一樣,同一堂課,有的可能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久而久之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有的可能覺得老師講的他早已知道,在課堂上收獲不了太多知識”。因此,范先佐建議家長,選擇輔導班時不要迷信名師,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記者 董園園 宋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