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開大學電影系本科三年級學生劉曉嵐表示,香港中學并不像大陸中學那樣頻繁地給學生補課,“香港中學沒有平時或假期補課這種說法,學生課后都去上補習班。”
“香港學生一般去上實體補習課,我們不上在線教育或者使用教育APP。” 郭美納說,香港中學生的校外補習形式主要是上補習社和私教課,“私教課平均100到150港幣一小時,貴些。”
學生喜去圖書館自修室 暑期游學團、興趣班受資助
香港圖書館自修室是香港中學生除學校課堂和補習班外最常去的地方。據2017年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統計顯示,香港每超過20萬人口的區域就有一間圖書館,現在香港共有82間公共圖書館以及111個圖書館服務點,遍布香港18區。
“香港教育資源豐富,大部分學生都去圖書館自修室學習。”張以勒回憶,從中五開始他暑期每天中午12點左右都要去圖書館自修室學習十個小時以上,大約午夜十二點去夜市吃宵夜再回家,“香港人不像大陸人那樣愛早起,學生也是。”
“很多香港學生去自修室是因為有學習氛圍,自己在家可能會玩電玩上網,而自修室里都是備考的學生,就自覺多了。”劉曉嵐看來自修室與補習班都是香港中學生活的重要部分,香港最大的中央圖書館有十二層,“想讀的書都借得到。”
目前香港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學生可向香港賽馬會等社會機構以及就讀學校申請海外游學團、興趣班、旅游等課外項目的經濟資助。
香港中學生參加游學團活動。(受訪者供圖)
郭美納在中學時曾參加赴大陸游學團,化成難忘的中學記憶,“學校資助我大約50%的游學團費用,我去了上海、紹興等江蘇名城。”
張以勒表示,在元朗信義中學期間,學校為同學們提供鋼琴、大提琴、花式跳繩等興趣班的經濟資助,“每所學校的補助幅度不同,但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申請到,所以我們上興趣班幾乎不用花銷。”(記者 和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