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陜西省技術能手”劉艷申老師正在忙碌,因為他所在的機加工技術訓練中心與西工大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合作,利用DMG五軸加工中心,順利完成了某型航空發動機鈦合金葉片試驗件的試制加工任務。
陜西工院黨委書記崔巖與BSK執行總裁凱爾·費德勒博士簽署中德高職教育合作聯盟《合作備忘錄》
陜西工院院長張曉云接受歐姆龍中國公司總經理中道教顯頁捐贈的14.4萬元獎學金
“這種葉片是航空發動機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型面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制造工藝復雜。而且發動機內的工作環境也決定它需要耐受高溫高壓。”說起試制過程,劉艷申老師娓娓道來:“我們認真研究零件結構,制定工藝,調整程序,反復試驗,成功解決了表面粗糙度偏大,尺寸超差等問題。”這是陜西工院通過協同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施內涵發展戰略的又一舉措。
作為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和國家優質高職院校的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擁有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機械行業骨干職業院校等諸多光環加身。在67年的辦學歷程中,學院始終緊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己任,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解放思想,銳意改革,貫徹新發展理念,培育改革新動能,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扛起陜西高職教育的一面大旗,奏出新時期高職教育發展的“強音”。
聚焦人才培養 持續推進專業創新
6月19日,作為陜西高職的代表,陜西工院黨委書記崔巖向教育部領導專題匯報了學院推進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得到了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學院始終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為己任,以現代學徒制試點為突破口,持續推進專業創新。在鞏固機械、電氣、材料、數控、信息類專業國內領先、省內一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汽車服務、物聯網類服務專業,穩定土木、化工類專業,積極培育光伏發電、機器人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類新興產業類專業,并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突破口,以課程改革為抓手,將前沿的質量標準、信息技術、產業技術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構建起“院級重點—省級重點—國家重點”三級遞進的專業建設體系,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同類院校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專業。
目前,學院擁有教育部精品專業1個、教育部高職高專教改試點專業2個、教育部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教改試點專業2個、國家示范專業5個、全國機械行業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專業3個、全國機械行業創新建設專業1個、央財支持建設提升產業服務能力項目專業2個、省級教改試點專業3個、省級重點專業16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3個專業的崗位職業標準成為全國行業標準,主持建設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參與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9個、主持省級專業資源庫2個,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課程7門、省級精品課程19門,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和全國機械職業教育優秀校本教材54本、省級優秀教材14本,國家級優秀多媒體課件3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