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四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赴湖州考察水環境治理工作時強調浙江人民要發揚大禹治水的精神,綜合治理浙江水域實現省市經濟轉型。四年來,湖州市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理念,實地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加強治理以太湖為首的水利資源環境取得顯著績效。
湖州市地處"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交通樞紐,環太湖而聞名,素有"絲綢之路"起源地的美稱。蘇州,杭州,上海,嘉興等經濟發達市區皆在環太湖"兩小時"區域,顯而易見,湖州水資源的優化必將產生一系列經濟發展圈的效果。7月5日,為探訪湖州水域環境情況,了解湖州市如何重視優化水域資源,助力海上絲綢之路,湖州師范學院"一帶一路一實踐,共興共贏共發展"暑期社會實踐團特地前往湖州市環保水利局進行訪問學習。
團隊一行前往環保水利局,參觀各項水利系統設備,實地考察污染節源,刷卡排污系統的運行。與此同時,水利局負責人向團隊成員展示近年來湖州市水域狀況調查表,數據資料清楚表明2013年至今湖州市的各大水域的水質情況及水位河床。當在場大學生黨員問及如何將水利資源與國家"一帶一路"政策聯系起來時,水利局局長表示近四年來吳興區和南潯區水域均得到大幅度改善,海上絲綢之路重在建設水域以推動經濟產業的發展,"善治國者必先治水"。
習近平主席在系列會議上說道:"我們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離不開水域資源的優化帶來的經濟發展,國家的政策方針實行更需要開拓者、建設者;大學生黨員作為時代的弄潮兒,有責任,有擔當,更應不斷學習,從各個方面延伸絲路精神涉及的領域,助力"海上絲綢之路",共繪湖州建設藍圖!(通訊員:朱秀劍 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