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先進性體現在哪
抓好“三級黨校”培訓,“公開答辯”嚴格考核發展對象的先進性
革命戰爭年代,考驗黨員先進性的是拋頭顱灑熱血;和平年代,黨員的先進性如何體現?
從學生時代參加入黨“公開答辯”,到工作后親自把關學生答辯,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院黨委副書記萬胤婕說,入黨“公開答辯”絕不是走形式,其嚴格程度不亞于學位論文答辯,幾乎每年都有學生未通過入黨“公開答辯”的情況。
抓好教育培訓,則為入黨“公開答辯”的開展提供了基礎保證。華東理工大學建立了初、中、高“三級黨校培訓”與管理體系:初級黨校由二級學院團委負責,對一年級新生進行全員培訓;中級黨校由學院黨委負責,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輪流培訓;高級黨校由學校組織部門、黨校負責,對列為發展對象的學生進行集中培訓。“我一開始的入黨動機其實是有點偏差的。是在上過黨課‘正確的入黨動機’之后,才逐步糾正,形成了現在正確的入黨動機。”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倪子昂說。
入黨“公開答辯”的公開、公正和民主,是對發展對象先進性的嚴格考核。答辯小組成員由學校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黨支部書記、學生輔導員、班導師、學生黨員和普通同學代表組成;在入黨答辯會召開之前,公示答辯人名單,并歡迎廣大同學進行現場提問;現場答辯的具體內容為答辯人宣讀入黨答辯詞、入黨聯系人介紹情況以及自由提問,此環節主要考察入黨答辯人的入黨動機、現實表現和對黨的認識情況;答辯小組綜合答辯情況進行討論并給出評價意見。
為此,各個二級學院都建立了完備的題庫,入黨“公開答辯”的客觀題考察發展對象對黨的理論知識的掌握,主觀題的考察則是多方面的,既有時政分析,也有平時的自身表現、專業發展等。
在日前的答辯中,資環學院大二學生楊瑩瑩共回答了8道客觀題和兩道主觀題,以92分的成績通過答辯。談及答辯的感受,她說:“這個特殊的答辯,督促我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現場不僅有黨支部的成員,還有一些入黨積極分子和群眾代表,如果我平日里沒有嚴格要求自己,那么他們對于我入黨肯定持否定意見,我也會羞于站在那個莊嚴肅穆的場合。”
入黨“公開答辯”不僅是對發展對象的考驗,也是對其他同學的一次精神洗禮。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該校商學院大二學生孫麗瑋共參加了3場11名發展對象的入黨“公開答辯”。答辯會正式嚴肅的氛圍,使她“感覺到與選擇加入某個討論小組、某個社團不同,選擇入黨是一個慎重、鄭重的決定,是在選擇一項人生事業”。
黨員“招牌”怎樣持續擦亮
學生黨員在多個崗位鍛煉黨性,接受無記名的滿意度測評
少數黨員入黨后,容易出現思想上放松要求、先進性發揮不夠、組織觀念淡薄等情況。如何對入黨后的大學生繼續加強教育管理?
華東理工大學不斷完善學生黨員先進性建設、畢業班黨員教育培訓等機制,“護航”學生成長成才。其中,從2000年開始試點、2001年起推廣到全校的學生黨員“述責答辯”效果顯著。按華東理工大學的規定,學生入黨后,必須要在新生督導員、網絡引導員、心理保健員、學風監督員、圖書管理員、文明維護員等崗位上進行黨性鍛煉。學生黨員每年要向同班同學匯報自己一年來履行黨員責任、加強黨性鍛煉、踐行黨的宗旨、改正缺點和不足等情況,并接受同學們的提問,即為“述責答辯”。
“述責答辯”后,每名學生黨員還要接受無記名的滿意度測評。黨組織及時將測評結果反饋給答辯人。在此基礎上,學生黨支部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每名黨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出進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見和措施。以此為引領,華東理工大學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學生黨員先進性建設機制,如守則規范、教育培訓、行動計劃、實踐記錄、民主生活、評優表彰等。這些機制貫穿了計劃、實踐、述責、測評、總結、表彰整個流程,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效果,近幾年,該校學生黨員群眾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9.00%以上。
從初入校時的懵懂,到帶著黨員的光榮與責任步入社會,一屆屆畢業生黨員在華東理工大學完成了成長與蛻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