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快要過去的時候,在廣西某高校就讀的王斌獲得了一家單位贊助的校級三等獎學金,這對于從小成績一直平平的他可是頭一次。獎金不多,1500元。給游戲賬號換個新皮膚,還是買兩個新的手辦?領完獎學金回來的路上,王斌喜滋滋地想著。
“喲,都拿獎學金了,還不意思一下?”走廊上,沒來得及把獎金信封裝進書包,王斌便被舍友撞了個正著。
為數不多的獎學金眼看就要讓他面臨“挨宰”的命運,王斌有些郁悶。隔壁宿舍同學陳東得知后開導他說:“看開點吧,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拿了錢,多少要請一點,好事不可能讓你一人全占了。”上次陳東得了國家一等獎學金5000元,獎金還沒到手,就在舍友的強烈要求下請吃自助餐,每人100元,一下就花去了500元。
禮尚往來就等于請客吃飯?王斌覺得這種觀念有些不對勁兒。晚上,他躺在宿舍床上,隨手在手機上搜索“獎學金請客”,發現有類似經歷的人還挺多。據早前報道,電子科技大學一學生社團在校園做過一次問卷調查,191名受訪者中,80%的同學認為拿獎學金請客吃飯是應該的,若獎學金用完不夠還得自己掏錢。
在百度、知乎等網站上,也有不少人問“拿了獎學金到底要不要請客”。一方認為人情培養費是必須的,另一方則針鋒相對:獎學金是自己憑努力掙來的,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請了是情分,不請是本分,憑啥說請就請?
對這類現象,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黃達安老師認為,學生中蔓延的請客吃飯之風是受社會風氣影響。“本來人情往來是件正常的事情,但超過了正常的承受范圍,用人情和道德綁架同學,會影響大學里正常的人際交往,也會造成校園攀比之風、奢靡之風日盛。”
他建議,學校要出臺相關的措施禁令,特別是在獎學金的使用上,有明確的懲罰措施,那些打歪主意的同學也就不好意思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