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位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吳老師在朋友圈感嘆,六十大壽,累計一萬點傷害!全班42個娃,18個空著不會,16個答案讓人無法直視,還好有8個答“壽比南山,身體健康"……(6月28日 《都市快報》)
每當家中老人過生日時,總有小朋友們送出甜甜的祝福,甚至唱上一曲中英文雙語生日快樂歌。然而,當祝壽題進入試卷后卻難倒了不少小學生,從中折射出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運用所具有的差距還有待填補。
本來這道題就是一道活學活用的考題,目的是檢測學生語文學習和生活運用的關系,但考試的結(jié)果讓人感慨不已。42個學生,只有8個能夠給出生日祝福的答案,其余同學的答案有的只能用“不忍直視”來形容。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祝壽的話語三五歲的小孩都能上口,但到了考卷中,就似乎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了。是祝壽詞語太高冷還是教學活動灌輸式為主,確實需要認真反思。
從學生們的答案來看,祝壽竟與“姜太公釣魚”、與“韓信點兵”聯(lián)系起來,有的同學干脆在此題上交了白卷。這說明,在當前有些學校教學當中,對一些知識的學習上,只重背誦不重理解更不用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了。這就造成了望文生義、牽強附會,弄出了笑話。
寫出“祝福語”的學生,本意還是充滿“善意”的,但就是未能理解所學所用詞句真正含義,在運用出了笑話。錯不在學生,而在老師,在于一些教條式的教學方法。
衡量學習知識的好壞,衡量教育目標是否達到,終極目標不是學生考了多少分,而是學生們在現(xiàn)實當中會不會用這些知識點。那些年出現(xiàn)的“啞巴英語”,那些年出現(xiàn)的“言不由衷”的“范式作文”,那些年折騰人的放水抽水題、飆車題等,似乎都在錯誤的道路上不曾停息。祝壽題考倒一片學生,只不過是延續(xù)了這個荒唐現(xiàn)象罷了。
在這則新聞中,老師的疑惑還在于,一些學習好的學生也會犯錯。似乎在老師的慣性思維里,學習好的學生,這道題就必須答對,其實這部分學生也沒有正確理解知識點,更不用說靈活運用了。反倒是答對題的8名學生給老師撐了面子。從這一點來看,不光要學還要會用,這才是教學所應該堅持的真正方向。
學習知識,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從簡單的知道“是什么”,“為什么”之后,更多的知識還要知道“怎么用”。不管是之前的灌輸式教育還是素質(zhì)教育,倡導知識運用的方向是不變的,堅持知行合一的要求必須從口號變成現(xiàn)實。
也正是基于對活學活用的認識,目前一些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參與能力,注重與日常生活、工作、社會現(xiàn)象相結(jié)合,這一點,有助于化解祝壽題考倒學生的尷尬。其實,從一個側(cè)面看,祝壽題本身就是檢驗活學活用的一個機會。結(jié)果雖然有點尷尬,但倘若能夠在“臉紅”后而反思,能夠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教育和生活更加深入的融合,那么,祝壽題考倒學生的問題就會出現(xiàn)的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