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有的人留下了自己在母校的足跡,有的人留下了厚厚一疊榮譽證書,也有的人留下了不一樣的“青春賬本”。
“青春賬本”制作者姚青妤。西南大學供圖
記者21日從西南大學了解到,該校物理學院大四畢業生姚青妤,大學四年堅持每天記賬,用記賬軟件記錄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用這本記錄了四年的“青春賬本”感恩自己的大學生活。
姚青妤的“賬本”。西南大學供圖
上大學以前,姚青妤并沒有記賬的習慣,她說記賬其實是受高中室友的影響。“我有一個高中室友每天都會寫日記,我很納悶那么忙為什么還要寫日記,她告訴我,她想在若干年之后記起自己曾經生活的樣子,從那時起,我也萌生了記錄生活的想法。”姚青妤說后來記賬也是源于這個早已萌生的想法。
“從進入大學第一天起我就開始記賬,四年從未中斷過。”姚青妤說,“每天花了什么錢,就代表著做了什么事,我認為記賬也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對于姚青妤而言,記賬不是一種負擔,因為心里想著要把每一筆開銷都作為大學生活的回憶記下來,便不容易忘記,長久以來,也就養成了習慣。
她用手機記賬軟件將食品類、服飾類、玩樂類等消費分類別記賬,一個月下來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花銷情況。因為有了記賬這個習慣,即使父母把一學期的生活費一次性給她,她也會對每個月的開支做一個合理的預算,有規劃地消費。
姚青妤表示,大學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大概在1500左右,如果想要去旅游,就會減少其他方面的開支,少買衣服、化妝品等。整個大學期間,姚青妤參加舞蹈班、報旅游團等,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豐富,即使是這樣,她也攢下了一萬多塊錢。
對于大學生應不應該記賬,姚青妤卻有著自己的看法,在記賬這方面,她劃分了三種類型人。
姚青妤認為,第一種是有能力掌控自己消費的人,就沒有必要記賬;第二種是想要節約用錢的人,連續記賬幾個月之后,就可以知道自己各個方面的開支情況,削減開支就可以知道從哪方面入手;第三種是特別自立的人,記賬可以不用記得很詳細,將收入和開銷都記下來,月底核算一下收支平衡,這樣有利于存錢。
雖然姚青妤認為記賬有利于管理消費,但她也表示自己記賬并不是單純的記錄花了多少錢,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紀念。即將作為一名高中物理老師的她表示今后依然會堅持記賬,不僅會記錄開支,還會將自己的錢管理起來,準備投資。
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宣傳科科長劉汭雪認為,大學生記賬不僅僅體現學生的理財觀念,更是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培養自律和毅力對今后走上社會適應發展、完善自我都大有裨益。(作者 陳植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