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北京首都經貿大學附屬小學,一堂《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拓展課上,尋常的課本不見了,印有“新四大發明”與古代四大發明的新講義擺在了學生們面前。面對這場新鮮的國情課,40多名五年級小學生,展開了主題為“引領世界走向未來”的討論,通過觀看視頻、聆聽講課,小組討論,自由演講等形式,系統了解了以高鐵、支付寶、網購和共享單車為代表的中國現代科技成果。
在此前的一次校內調查中,張曉紅校長發現,小學生們都能答出古代四大發明,但對現代科技成果知之甚少。這讓他萌生了鼓勵孩子們從身邊愛國的想法,“孩子們會把這一切看成是習以為常的東西,并不能切身地體會到這些科技成果多么的來之不易。” 張校長表示,曾幾何時,大家言必稱海外,更愿意追捧國外的生活方式,但隨著改革開放,我們的國家高速發展,日益富強。新四大發明受到世界各國青年的青睞,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當天,四十余分鐘的課堂上,授課老師不僅僅只停留在信息的傳遞層面,還提出了許多問題,鼓勵學生去尋找答案。比如 “為什么是這幾樣東西被外國人認為是新四大發明?”“你會如何向別人介紹新四大發明?”……
孩子們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高鐵是最方便的長途公交,不堵車,速度快,還能網上買票”。“不帶錢可以用支付寶,最好將來不帶手機也能用支付寶”、“新四大發明通過一帶一路傳播”、“未來希望騎著共享單車去幫外國人建高鐵”……
張曉紅校長還給全校學生寫了信,她說,“學習不僅存在于課堂中,更存在于生活中。我真誠地希望你們,在學習好課本知識的同時,多放眼我們正在親歷的這個時代,視野和格局將決定你人生的廣度、深度和寬度。”
這堂特殊的國情課,還只是首都經貿大學附小的第一步,校方表示,他們會客觀評估課堂效果,不排除全校推廣的可能。而張校長操心更多,她希望,這次小嘗試能被更多人知曉,讓更多的學校受到啟發,讓更多的中國驕傲,不僅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更走進他們心中,“這是一堂必須補上的課,盡管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