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為一種專門面向在校大學生的網絡貸款模式,“校園貸”多次引發惡性事件,引起公眾關注。近日,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大學校園貸款詐騙案件,28名大學生被騙,涉案金額30余萬元。
好心幫忙,卻掉進陷阱
郭小青是山東某高校的大一學生。2016年10月,她在參加社團活動時認識了學生會網絡部的閆方。同年11月,閆方忽然聯系郭小青,稱自己代理了一個APP,問她能否幫忙刷單。礙于情面,郭小青沒有多問,就答應了閆方。
第二天下午,郭小青來到約定地點,見到了閆方,還有大三的師哥李恒川及兩名校外男子初偉杰和孫韶慶。簡單寒暄后,初偉杰和孫韶慶向郭小青要了身份證、銀行卡等個人資料,并讓她錄制一段視頻,大意是“根據條款,本人自愿貸款1.5萬元,如果還款日還不上……”。
這時,郭小青才明白過來,閆方“代理”的是一個貸款APP。但關于貸款性質、貸款數額、償還程序等,閆方卻解釋得模棱兩可。郭小青怕出問題,不再想幫忙,但閆方和李恒川保證,“就是走個程序”,完事后,就在后臺將她的數據刪掉,不會留下任何記錄。礙于同學情面,郭小青最終還是完成了貸款流程。
幾天后,郭小青銀行卡里就收到了一筆貸款。隨后,閆方打電話讓她把這筆錢轉給自己。錢轉給閆方后,郭小青認為,等閆方還了貸款,刪了數據,這事就結束了。
可是事情并沒有像她預料的那樣簡單。
今年3月,郭小青父母收到貸款公司的催款電話,連忙聯系她詢問情況。郭小青這才慌了神——給閆方好心幫忙,卻把自己陷于“欠債不還”的境地。郭小青急忙聯系閆方,閆方把責任推給了李恒川。
此時,郭小青才發現,找兩人討說法的,除了自己,還有另外10余名同學。他們與二人商量無果后,決定一起報警。